若榴的意思、若榴的詳細解釋
若榴的解釋
亦作“ 若留 ”。即石榴。 漢 張衡 《南都賦》:“梬棗若留, 穰 橙 鄧 橘。” 晉 潘嶽 《金谷集作》詩:“靈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新唐書·西域傳下·波斯》:“地寒,有五穀、蒲陶、若榴,冬窟室。”
詞語分解
- 若的解釋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你,汝:若輩。“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約計:若幹(乶 )。若許。 此,如此:“以
- 榴的解釋 榴 ú 〔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開紅花,果實球狀,内有很多種子,種子上的肉可食,根和皮可入藥(“榴”讀輕聲)。 〔榴蓮〕常綠喬木,葉子長橢圓形。果實球形,有硬刺,可食。 筆畫數:; 部首:木;
網絡擴展解釋
“若榴”是石榴的古代别稱,常見于漢唐文獻及詩詞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若榴即石榴,是石榴的别名。
- 拼音:ruò liú,部分文獻中亦寫作“若留”。
二、文獻引用
- 漢代張衡《南都賦》:“梬棗若留,穰橙鄧橘。”李善注引《廣雅》稱“石留,若榴也”。
- 《新唐書·西域傳》記載波斯地區種植若榴,說明其作為經濟作物的分布。
- 晉代潘嶽《金谷集作》:“靈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體現若榴在園林中的種植場景。
三、文學示例
- 唐代李商隱:“夜杵鳴江練,春刀解若榴。”(《拟意》)
- 唐代李益:“藍葉郁重重,藍花若榴色。”(《雜曲》)
- 明代湯顯祖:“受命同嘉橘,孤株感若榴。”(《送艾太仆六十韻》)
四、演變與關聯
- 通假現象:部分古籍中“若榴”寫作“若留”,如《南都賦》版本差異。
- 植物特征:石榴花色豔麗,古人常以“若榴色”形容類似色彩。
若榴一詞多見于詩文,兼具實用與意象功能,反映了古代對石榴的認知與審美。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廣雅》《文選注》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若榴》的意思
《若榴》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紅豔的榴花。它形容榴花鮮豔如火,美麗動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若榴》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即“若”和“木”。它由12個筆畫組成,其中“若”部首有8個筆畫,“木”部首有4個筆畫。
來源
《若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在古代文人的筆下,榴花通常被描述為紅豔的美麗之物,而《若榴》這個詞則是用來形容榴花之美的詩意說法。
繁體
《若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若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若榴》這個詞在古代常采用篆書或隸書的字體形式。由于篆書和隸書的字形變化較大,所以古時候的《若榴》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1. 春日裡,盛開的若榴如火如荼,美麗動人。
2. 他笑起來,像朵若榴般綻放。
組詞
若榴園、若榴花、若榴色、若榴紅
近義詞
紅豔如火的花朵
反義詞
暗淡無光的花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