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指甲抓刮。 清 黃景仁 《贈程厚齋》詩:“誰為同心言,癢處與搔掐。”
“搔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搔掐”是古漢語中描述指甲動作的詞彙,兼具具體動作與隱喻功能。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獻。
搔掐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争吵、争鬥或打架。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搔和掐。其中,搔的部首是扌(手),筆畫為4;掐的部首是扌(手),筆畫為9。
搔掐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搔的寫法為「掻」,掐的寫法為「鈤」。這些古代寫法中的搔和掐含有相似的意義,即用手指或指甲刮搔或捏壓對方。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演變過程中,寫法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掻」在《說文解字》中是以「⺍」作為部首,表示用手抓撓。而「鈤」是由「金」作為部首,表示用金屬類物品進行掐壓。這些古代寫法中的搔和掐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統一為現在的搔和掐。
例句:
他們經常為了一點小事搔掐起來。
組詞:搔首弄姿、掐頭去尾
近義詞:打鬥、争吵、争鬥
反義詞:和睦、友好、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