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怫戾的意思、怫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怫戾的解釋

叛逆;反常。《新唐書·韋臯傳》:“禮讓行于殊俗,則怫戾者化。” 楊笃生 《新湖南》:“入其塾,則諢笑之聲謞謞然;適其野,則氣息怫戾,容色愁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怫戾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怫”與“戾”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憤怒、乖張、違逆不順的狀态或性情。以下從字源、詞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釋:


一、字義分解

  1. 怫(fú)

    本義為“違逆”“憤怒”。《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古籍中多通“悖”或“拂”,表抵觸、不順。如《莊子·天地》:“怫然作色”,形容因惱怒而面色驟變。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7卷第601頁。

  2. 戾(lì)

    本義為“彎曲”,引申為“乖張”“暴烈”。《說文解字·犬部》:“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段玉裁注:“引申為乖戾、罪戾。”如《荀子·榮辱》:“猛貪而戾”,形容兇暴乖張。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78頁。


二、合成詞義

“怫戾”為同義複合詞,強調極度的憤怒與悖逆,多用于形容人性情暴烈或局勢動蕩:


三、典籍用例佐證

  1. 《漢書·王莽傳》:

    “敢為怫戾之言,以亂大倫。”(指散布逆亂言論)

    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卷九十九。

  2. 《宋書·顔延之傳》:

    “延之性既怫戾,兼有酒過。”(形容顔延之性情暴躁且酗酒失德)

    來源:《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卷七十三。


四、現代釋義與定位

在現代漢語中,“怫戾”屬生僻古語詞,常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修辭,表意集中于“暴怒乖張”“激烈沖突” 兩層。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常用詞“暴戾”(側重兇殘)混淆。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第5版)第112頁“戾”字條。

網絡擴展解釋

“怫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怫戾”讀作fú lì,意為叛逆、反常,多用于描述違背常規或主流價值觀的行為與狀态。例如:

二、詞素分析

三、使用場景

  1. 社會現象:多用于描述群體性叛逆或文化沖突,如《新唐書》例句。
  2. 環境描寫:可形容壓抑、反常的氛圍,如《新湖南》中對環境的刻畫。
  3. 文學表達:因詞義較重且古雅,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嚴肅文學中。

四、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更多古籍用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拜物教罷朽兵钤猖熾谄谀仇隙傳柑儲君墔堆打跟頭蹈儛大鼜點鬼簿地戶訂實端尹頓棄發喟肥皂風腳富國學負氣含靈剛塞咯崩彀弓浩衍護兵将吏角刃積墆荊柴繼燭蠲貸困畏枯樹再生枝糧重廉循離衆鸾翺鳳翥秘藴睦孰能言飄速平均工資芊蔚乾行慶幸入質塞思黑沙丁受祿損服鼯鼠顯處相事香線先號後慶弦節下喬木入幽谷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