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美新穎,不落俗套。語出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清新 庾開府 ,俊逸 鮑參軍 。” 宋 曾鞏 《館中祭丁元珍文》:“既精衆作,於詩復尤,清新俊逸,與古為儔,讀之灑然,可破百憂。”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又如 杜少陵 諸絶作,必非清新俊逸超脫幽奇等目所可形容者也。”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第二場:“一來我沒有 屈原 、 杜甫 那樣磅礴嶽嶽的氣概,二來我又沒有 曹植 、 庾信 那樣清新俊逸的才思。”
清新俊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īng xīn jùn yì,形容詩文、藝術作品或人物風姿清美新穎、灑脫超逸。以下從語義、出處及現代用法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字義拆解
二者結合,既突出“清雅新穎”的審美特質,又蘊含“潇灑飄逸”的氣質内涵。
整體釋義
多用于評價文學藝術作品風格清麗脫俗、意境超然,或形容人物風姿俊秀、才情出衆。
例:
“他的山水畫清新俊逸,筆墨間盡顯空靈之氣。”
此成語最早見于唐代杜甫對南北朝詩人庾信的評價: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
杜甫以“清新”贊庾信(庾開府)詩風的清麗,以“俊逸”譽鮑照(鮑參軍)文氣的灑脫,後世遂将二者合為“清新俊逸”,成為經典文藝批評術語。
來源: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形容詩文、書畫等清新脫俗,風格飄逸。”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5。
《漢語大詞典》
釋為:“清美新穎,俊秀飄逸。多指詩文風格或人物風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5卷第1123頁。
《成語大辭典》
強調其雙關性:“既形容藝術作品的超凡脫俗,亦用于贊美人物的才情風貌。”
來源: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20年修訂版。
參考文獻
“清新俊逸”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詩文或藝術作品的風格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引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
誖悍本實兵首賓辟逼限常典誠恕雠嫉當晝刁鑽促搯方家紅風馳電擊風卷殘雲偾裂臯亭過爾諕吓荒梗淴泱減死嘉勝金獒靜砌靓莊瘠弱抉微剀拂開查刻斲跨水聯竿兩闱憐新棄舊麗圭襂六根互用露紅煙綠履薄眄望碾盤蹑電拍子旁轉偏激愆誅樵仆七德舞妻舅青簟青鴛瓦七支八搭柔雌如兄山嶂手八叉條檢頽暮未或武關閑疊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