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尚的意思、格尚的詳細解釋
格尚的解釋
方正高尚。《三國志·魏志·王毌丘諸葛等傳評》:“ 王淩 風節格尚, 毌丘儉 才識拔幹。”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尚的解釋 尚 à 還(俰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尊崇,注重:尚武。尚賢(.崇尚賢人;.《墨子》篇名,内容闡述墨子的一種政治主張)。 社會上共同遵從的風俗、習慣等:風尚。時尚。 矜誇,自負:自尚其功。
網絡擴展解釋
“格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詞義解釋
“格尚”意為方正高尚,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節操。該詞強調正直、端方且德行出衆的特質。
2.文獻出處
出自《三國志·魏志·王毌丘諸葛等傳評》:“王淩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此處以“格尚”評價王淩的風骨與節操,與毌丘儉的才幹形成對比。
3.字義分解
- 格:本義為法式、标準,引申為品格、格局,如“格調”“人格”;
- 尚:有尊崇、注重之意,如“尚德”“高尚”,組合後強化對品德的推崇。
4.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格尚”較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彙,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其近義詞可包括“高潔”“剛正”,反義詞如“卑劣”“圓滑”。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或擴展用法,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尚(gé sh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等身份地位的人所共同擁有的品質和風度”。下面是對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格字的部首是木,尚字的部首是又,格字共有十一劃,尚字共有八劃。
- 來源:格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文獻《禮記·大學》中的“君子以德行格物”,意思是君子要以道德行為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後來,格尚逐漸演變成指代身份地位相當的人所具備的素質和風度。
- 繁體:格尚的繁體字是「格尙」。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格尚一詞,在古代常使用的寫法是「戈纟昶」。
- 例句:他具備了格尚的儀态和風度。在社交場合中,她表現出與她的格尚相稱的謙和性情。
- 組詞:格尚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格尚之氣(指格尚的風度和氣質),格尚之禮(指格尚的儀态和禮貌)等。
- 近義詞:近義詞包括風度、氣質、品質等,這些詞語在描述一個人的格尚時具有相似的意義。
- 反義詞:反義詞指與格尚相對立的詞彙,例如不屑、粗鄙等,這些詞語描述的是一個人沒有格尚的特質。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