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矢的意思、三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矢的解釋

(1).三支箭。《左傳·宣公四年》:“吾先君 文王 克 息 ,獲三矢焉。”《舊唐書·薛仁貴傳》:“ 仁貴 發三矢,射殺三人。”

(2).指 戰國 趙 廉頗 一飯三遺矢事。矢,同“ 屎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廉頗 居 梁 久之…… 趙王 使使者視 廉頗 尚可用否。 廉頗 之仇 郭開 多與使者金,令毀之。 趙 使者既見 廉頗 , 廉頗 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 使還報王曰:‘ 廉将軍 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趙王 以為老,遂不召。” 清 錢謙益 《程将軍相如挽詞》:“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錢豈但直平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矢是漢語複合詞,由數詞“三”與名詞“矢”(箭)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曆史文獻記載,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釋義:


一、字面本義:三支箭

指數量為三的箭矢,屬具體名詞。

例證:

“将軍引弓發三矢,連中靶心。”

此用法強調物理意義上的箭支數量,常見于古代軍事或狩獵記載。


二、典故特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此義項源自唐代名将薛仁貴的軍事典故,載于正史:

“诏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時九姓衆十餘萬……令骁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辄殺三人,于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将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新唐書·薛仁貴傳》

此處“三矢”象征以極少代價克敵制勝的軍事韬略,後成為贊譽武将威儀的典故性詞彙,常見于詩詞文賦。

例證:

蘇轼《贈李兕彥威秀才》:“君不見,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1卷,第196頁,“三矢”詞條釋義。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0078頁,注解典故源流。
  3.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中華書局點校本):原始史實記載。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信息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三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三支箭


2.通假用法:指廉頗“一飯三遺矢”典故


使用場景與延伸

别人正在浏覽...

巴拮丑徒楚公鐘除去叢箐怠戲丹崿疊用發揮發绺風霜豐霄負案輔将感結拱圈騧駵漢軍鴻品渾含渾楞見象擊搏挽裂計考靜路寖洳決圍開説孔翠口辭裡邊賣交綿淼黏度牛頭不對馬嘴排澇炮局偏修僻窵切錯憩館瓊妃丘阜秋緒求益反損泉扉日永榮膺鹗薦三甫設款使不的市哄始料施施而行推激威如僞物仙官像座閑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