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 主的親兵,謂之“大帳”。 宋 葉隆禮 《契丹國志·兵馬制度》:“ 晉 末, 契丹 主投下兵,謂之‘大帳’,有 皮室 兵約三萬人騎,皆精甲也,為其爪牙。國母 述律氏 投下,謂之‘屬珊’,有衆二萬。”
“大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分析如下:
核心含義
指契丹(遼朝)君主的直屬精銳親兵,稱為“大帳”。據《契丹國志》記載,這類親兵包括“皮室兵”約三萬人,裝備精良,是契丹主的核心軍事力量;另有國母述律氏統領的“屬珊軍”兩萬人。
曆史背景
該詞源于宋人葉隆禮對契丹軍事制度的記錄,特指君主直接掌控的軍事組織,具有護衛和作戰雙重職能。
在戰争場景中,“大帳”也可指代軍隊的指揮中心或中軍大營。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契丹軍事制度,可查閱《契丹國志》或宋代相關史料。
大帳的拆分部首為⼤(dà),帳(zhàng)。它的總共有三個筆畫。
大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帳篷作為一種臨時住所,用作軍營、朝廷或宮殿。這種帳篷通常很大,所以稱為大帳。
大帳的繁體字為「大帳」。
在古代,大帳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大帳」,帶有頂部的橫杠。
1. 今天我們去野營,需要搭建一個大帳篷。
2. 軍隊在戰場上搭起了大帳,用作指揮中心。
大帳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帳篷、帳幕、帷幕等。
大帳的近義詞包括:大幕、大麻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描述大型的遮蔽物。
大帳的反義詞是小帳,用來指代較小的帳篷或遮蔽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