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跂竦的意思、跂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跂竦的解釋

踮腳舉首,觀望。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阿足師》:“跂竦之際, 阿足 則指壯力者三四人,扶拽其人,投之河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跂竦(qǐ sǒng)是一個古典漢語複合詞,由“跂”與“竦”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恭敬期待或肅立仰望的姿态。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獻依據角度分述:


一、單字釋義

  1. 跂(qǐ)

    • 本義:踮起腳跟。《說文解字·足部》:“跂,足多指也。從足,支聲。”段玉裁注:“凡舉踵曰跂。”引申為“企望”。《詩經·衛風·河廣》:“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 通假義:通“企”,表期盼。《廣雅·釋诂》:“跂,立也。”王念孫疏證:“跂與企同。”
  2. 竦(sǒng)

    • 本義:肅敬;伸長脖頸站立。《說文解字·立部》:“竦,敬也。”徐锴系傳:“竦然,若警備也。”
    • 引申義:高聳;企立。《漢書·韓王信傳》:“竦而望歸。”顔師古注:“竦,謂引領舉足也。”

二、複合詞“跂竦”釋義

核心語義:踮腳肅立,形容極度恭敬或殷切企盼的姿态。


三、權威辭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28頁):

    “跂竦:舉踵而立,形容盼望之切。”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跂:踮起腳跟;竦:肅敬。跂竦:恭敬企望。”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跂”字注:“凡舉踵曰跂”;“竦”字注:“敬也,若警備然。”

  4. 《廣雅疏證》(王念孫):

    釋“跂”與“企”通,強化其“期盼”義。


四、文化内涵

“跂竦”承載古代禮制文化中對尊者的敬仰,如《禮記·曲禮》所言“立毋跛,坐毋箕”,肅立姿态體現倫理規範。其現代引申可喻對知識、真理的渴求,如“跂竦聖賢之道”。

(注: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據通行紙質文獻标注出處;現代辭書可參考線上版《漢語大詞典》:www.hanyudacidian.cn)

網絡擴展解釋

“跂竦”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單字拆分理解:

  1. 字義解析

    • 跂(qí或qǐ):
      • 讀qí時,本義指“多生的腳趾”,後引申為爬行、慢走。
      • 讀qǐ時,則指“踮起腳尖”,如《詩經》中“跂予望之”即表踮腳張望。
    • 竦(sǒng):
      • 本義為“恭敬”,如《漢書》“竦然肅敬”;
      • 亦有“恐懼”之意,通“悚”,如“竦懼”。
  2. 組合含義
    二字連用“跂竦”,多指踮腳舉首、恭敬站立的姿态,常見于古漢語語境中,可引申為“期待、敬畏”等情感。例如:“衆人跂竦以待,肅然無聲。”

  3. 使用注意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如需準确運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敗好半霄鞭督貶折賓附犲狼吃白酒敕葬大吏凋換疊躍敵飲恫疑虛猲斷井頹垣遁上厄災發橫財諷呗奉成風移俗易分身無術佛闌克府守蓋然論臯壤谷那河街猴姜黃人花枝招顫家隆譏防九複鵾柱良晤嵺嵺臨本沒理會處門閥眇麼銘心刻骨偏心輪貧潔婆心淺夢啓禀七不堪瓊實祈籤虬床聲态深迂士坦雙門死皮賴臉泰甚窕貨梯峤王程相門灑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