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妻子。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退到私衙,謀諸内壼。夫人有請。”
“内楗”一詞有兩種解釋,需注意用戶提問中的“内壸”可能是“内楗”的誤寫(字形相近)。以下為兩種含義的詳細說明:
指門窗上的固定裝置,用于保持平衡與穩定。
源自《鬼谷子》,指進言獻策時需抓住關鍵點。
若用戶實際想詢問的是“内壸”(“壸”讀kǔn),該詞多指宮廷中的道路或女性居所(如“宮壸”),與“内楗”含義不同。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用詞準确性。
《内壸》是漢語詞彙,表示在農田中用來分隔不同土地的作物牆。
《内壸》的部首是士,它的筆畫數為10。
《内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時期,用于區分不同人的土地所有權。
《内壸》的繁體字為「內壺」。
在古時候,《内壸》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較為相近,通常還是使用士作為部首,表示土地的概念。
1. 農民在田地中建起了一道内壸,将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分隔開來。
2. 這片農田裡的内壸看起來非常整齊,使得不同作物各自有了空間。
1. 内壸牆
2. 内壸條
3. 内壸套
1. 土壟
2. 土堤
1. 外障
2. 分界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