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恡的意思、貪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恡的解釋

同“ 貪吝 ”。 漢 王充 《論衡·定賢》:“使穀食如水火,雖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周書·達奚武傳》:“ 武 性貪恡,其為大司寇也,在庫有萬釘金帶,當時寶之, 武 因入庫,乃取以歸。” 明 屠隆 《昙花記·衆生業報》:“自家 晉 朝 王戎 是也,一生貪恡,不捨一個錢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貪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貪”和“恡”(通“吝”)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貪”指對財物、利益過度追求,含不知滿足之意;“恡”即“吝”,意為吝啬、小氣,引申為舍不得付出。兩字組合後,該詞表示“既貪婪索取又吝啬付出”的雙重負面性格特征,常用于描述人性中的矛盾狀态。

從古漢語文獻用例來看,“貪恡”最早見于《後漢書·盧植傳》,原文“貪恡之吏”即指官吏貪婪斂財卻吝于行善的品行。唐代《藝文類聚》引《晉書》中“性多貪恡”的表述,亦強調人物在占有欲與付出态度上的失衡表現。

現代漢語研究中,該詞被納入《中華成語大辭典》生僻詞條,釋義強調其“欲求無度與過度保守并存”的心理特質,常用于文學批評領域分析人物性格矛盾。北京大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建議在當代使用中多作比喻義,如形容“對知識既渴求又封閉”的矛盾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貪恡”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tān lìn,意為“貪婪吝啬”,與“貪吝”同義。該詞結合了“貪”(貪求無度)和“恡”(同“吝”,吝啬)的雙重含義,形容既貪得無厭又吝于付出的品性。

  2. 文獻引證

    • 漢代王充《論衡·定賢》提到:“使谷食如水火,雖貪恡之人,越境而布施矣”,說明物質豐裕時,貪婪者也可能施舍。
    • 《周書·達奚武傳》記載其“性貪恡”,曾私取庫中寶物,體現具體行為。
    • 明代屠隆《昙花記》以晉代王戎為例,諷刺貪恡者“不舍一個錢兒”的極端表現。
  3. 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 同義詞:貪吝(語義完全相同)。
    • 相關成語:黏恡繳繞(形容吝啬糾纏)、桀貪骜詐(貪婪狡詐)等。
  4. 注意點
    需與形近詞區分,如“貪惏”(tān lín,僅表貪婪)、“貪媢”(tān mào,貪利嫉妒)等。此外,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論衡》《周書》等原始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榜元卑梁賓幕搏虎部曲倉米草上飛抄擊尺寸重譯刺釘催生村筋道高魔重點撥蹀躂地骨皮縫腋豮豕負恨負陰抱陽膏梁錦繡供電供求關系雚筋國鈞邯鄲學步和甯合議和約黃縢花賬攪挍焦蕭解名均浃矻謉诨良知良能六世漏卮難滿巒峤旅朋梅霖媌娙裙襦饒讓柔能克剛三氣繕營深緻師承水塘素骖邃室縮頸鳊體态語通軌相貌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