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灰身。 三國 魏 曹操 《上書謝策命魏公》:“灰軀盡命,報塞厚恩。”參見“ 灰身 ”。
“灰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相似但側重不同的解釋,以下為綜合解析:
“灰軀”由“灰”(燃燒後的殘渣,引申為死亡後的屍體或骨灰)和“軀”(身體)組成,字面意為“化為灰燼的身軀”。它常用于描述人死後僅存屍體或骨灰的狀态,強調生命的短暫與身體的脆弱性。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操的《上書謝策命魏公》:“灰軀盡命,報塞厚恩。”此處曹操以“灰軀”自喻,表達願為國家奉獻生命的态度。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常見于表達對生命的哲思、自我犧牲的決心,或謙辭語境(如古人上書時的自謙表述)。
示例:
“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終歸灰軀一具,何苦執着浮名?”(表達對生命短暫的感慨)
灰軀(huī qū)是一個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會給出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灰軀的第一個字,灰(huī),由火部首和灰的聲符組成,它一共有6個筆畫。第二個字,軀(qū),由身部首和區的聲符組成,它一共有15個筆畫。
灰軀一詞來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泉”,意為人死後的靈魂。在古代,人們認為人體的靈魂會在生命結束後進入黃泉,而黃泉即對應着“灰軀”這個詞。
灰軀的繁體字是「灰軀」。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灰軀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1. 他去世之後,隻剩下了一具冰冷的灰軀。
2.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你的靈魂會變成一隻輕盈的灰軀。
灰塵、軀殼、灰暗、軀體。
遺體、屍體、亡魂。
活體、鮮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