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 東漢 始置,主管辭訟。《後漢書·百官志一》:“辭曹主辭訟事。”《後漢書·陳寵傳》:“ 昱 高其能,轉為辭曹,掌天下獄訟。” 李賢 注引《續漢志》:“三公掾屬二十四人,有辭曹,主訟事也。”
(2). 晉 羊祜 都督 荊州 諸軍事,鎮 襄陽 ,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諱,改呼戶曹為辭曹。戶與祜諧音。《晉書·羊祜傳》:“ 荊州 人為 祜 諱名,屋室皆以門為稱,改戶曹為辭曹焉。”參見“ 戶曹 ”。
辭曹是古代官職名稱,專指負責文書辭令的機構或官員,常見于漢魏時期。其核心職能包括撰寫公文、處理奏章及管理文書檔案,屬于行政體系中的重要文職部門。根據《中國曆史官制大辭典》記載,東漢時期尚書台下設六曹,其中“辭曹”主管訴訟文書,與“法曹”“尉曹”等并列,體現其司法文書職能。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辭”本義為訟詞或文辭,“曹”指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組合後特指以文書處理為核心的行政部門。《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在《後漢書·百官志》中有明确記載:“辭曹主辭訟事”,佐證其職能與司法文書密切相關。
現代研究中,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常識》中強調,辭曹的設置反映了古代行政體系對文書管理的專業化需求,其運作模式對後世三省六部制中的文書機構産生深遠影響。現存漢代簡牍如《居延漢簡》中可見辭曹處理的公文原件,為研究漢代行政制度提供實物依據。
“辭曹”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官職名稱 東漢時期設置的官職,主管訴訟事務,隸屬于三公府。據《後漢書》記載,辭曹職能包括:
二、避諱形成的特殊稱謂 晉代羊祜都督荊州時,因深得民心,民衆為避其名諱(「祜」與「戶」同音),将原本的「戶曹」改稱「辭曹」。這種避諱現象屬于古代特有的語言文化現象,主要流行于荊州地區。
需注意:兩種解釋具有不同曆史背景,前者是正式官職體系中的部門,後者是地方性避諱稱謂。相關記載可見于《後漢書》《續漢志》等典籍。
褙子慘敗蠶室超載馳馬試劍俦比穿宮徂颠擋寒達意調猱頂上巢飛詭分斤撥兩宮衛賄貨公行夾乘簡單化激昂講桌奸衺假稅迹捕酒母痨剌镂冰炊礫録相茅蕝門倌明蕩蕩弭禳抹零南派扭解濃縮偏侯乾龍牽彊情禱擎奇妻榮夫貴取齊潤利色氣繩床土锉升合設榻雙胞胎說是弄非述祖素飈俗名天瑞位次衛顧無方之民誤期涎不答襄贊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