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愛的意思、節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愛的解釋

謂有操守而又仁愛。 明 呂坤 《與喬聚所撫台書》:“所願海内臺察盡如老先生,一精白之心,純惻怛之念,忠誠體國,節愛憐民,山河當無恙,令不肖歌太平以死,亦百年大快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節制、約束自身的行為和欲望來表達仁愛之心。它體現了儒家思想中關于修身、治國的重要理念,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結合。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節: 本意指竹節,引申為節制、約束、節省、法度。在這裡主要指克制、約束個人的私欲、行為或耗費。
    • 愛: 指仁愛、慈愛、愛護。既包含對他人(尤其是百姓)的關愛,也包含對自身、對財物的珍惜。
    • 節愛: 将“節”與“愛”結合,意指通過自我約束(節)來體現和施行仁愛(愛)。具體可理解為:
      • 對己: 克制私欲,節儉用度,修養自身品德(這是愛惜自身名譽、才能的表現)。
      • 對人/對民: 在施行仁政、愛護百姓時,不濫用民力財力,懂得節制耗費,以可持續的方式表達關愛。統治者不橫征暴斂,官員不奢侈浪費,就是“節愛”于民。
      • 對物: 愛惜財物,不鋪張浪費。
  2. 典籍出處與權威解釋:

    •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雖非高頻詞,但其思想貫穿于儒家經典。其核心思想在《荀子·富國》等篇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餘。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 節其流,開其源… 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荀子·富國》)

      • 這裡強調“節用”、“節流”,即統治者要節制自己的用度(節),才能讓百姓富裕(愛民)。這是“節愛”思想在治國層面的體現。 (來源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荀子》)
    • 《漢語大詞典》 對“節愛”的釋義為:“謂有操守而又仁愛。” 這個解釋點明了“節愛”的兩個核心要素:内在的品德操守(節)與外在的仁愛之心(愛)的結合。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
    • 《古代漢語詞典》 等工具書在解釋“節”和“愛”的單獨含義時,其引申義項也共同指向了“節愛”所表達的“通過節制來實現愛護”的内涵。 (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
  3. 深層含義與應用:

    • 修身層面: “節愛”是君子修身的重要準則。它要求個人克制不當的欲望(如貪欲、惰性),保持節儉的美德,以此涵養仁愛之心。一個不能“節”制自身的人,很難真正持久地“愛”人。
    • 治國層面(尤其對統治者/官員): 這是“節愛”思想最典型的應用領域。它要求為政者:
      • 節用愛民: 節省國家開支,減輕百姓負擔,不濫用民力(如大興土木、頻繁征戰),體現對百姓的愛護。
      • 節欲養德: 統治者自身要克制享樂欲望,以身作則,才能赢得民心,施行仁政。
    • 普遍意義: 即使在現代,“節愛”思想仍有價值。它倡導一種負責任的關愛方式:愛惜資源(節物)、關愛他人時考慮其承受能力(節擾)、愛護自身需有自律(節欲)。

“節愛”是一個蘊含儒家倫理思想的詞彙,意指通過自我節制(約束私欲、節省用度)來體現和施行仁愛(愛護百姓、珍惜財物、修養自身)。它強調内在的約束力是外在仁愛行為的基礎和保障,尤其在治國理政中,要求統治者以節儉自律來體現對百姓的關愛。其核心精神在于追求一種可持續的、負責任的仁愛。

網絡擴展解釋

“節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釋

“節愛”指有操守而又仁愛,強調在道德與情感上的雙重節制。具體包含:

  1. 道德層面:指人具備堅定的原則和品德(“節”),同時心懷仁愛(“愛”),如明代呂坤在《與喬聚所撫台書》中提到的“忠誠體國,節愛憐民”。
  2. 情感層面:現代延伸為在愛情中保持理性與適度,避免過度沉溺或依賴。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與示例

四、注意事項

需注意古代原義與現代引申義的差異:古代側重道德操守,現代更偏向情感節制。若需引用文獻,建議優先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被疾褊衫禀聖冰洲石殡攢播糠眯目不成才倉惶倉廥出仕答茬兒大路貨當合點翠雕萎帝姻耳聞不如面見防絶房葵負言感化恭節工人運動管道系統關谷橫驅恒數橫意惠然肯來郊囿驚女鲸鵬疾首痛心季月眷眷開劫開袠匡佑窾缺窺逾欄榥冷怔龍蹻經曼暖毛宗南洋大臣凝淡尼丘縏袠诮累奇宕起納赦原衰廢碩匠屬員彤殿文令無其倫比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