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審察;謹慎反省。 前蜀 杜光庭 《鮮楚臣本命九曜醮詞》:“況職務所司,重輕鹹繫,恐乖省慎,更結罪尤。”《明史·楚王桢傳》:“爾子疾逝,恐災不止此,尚省慎以回天意。”
“省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ěng shèn,其核心含義為“小心審察;謹慎反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拆解
與近義詞的區分
曆史文獻用例
現代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省慎”解釋為“節儉克己”,這一說法可能源于對“省”字“節約”義的引申,但結合多數文獻和權威來源,其核心仍為“審察與謹慎”。若需表達節儉之意,更推薦使用“省儉”等明确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典文獻(如《明史》)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中的具體用例。
省慎,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其中“省”是第一個字,表示謹慎、節約的意思;“慎”是第二個字,表示謹慎、小心的意思。這個詞語的意思是謹慎小心,做事充滿節約意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省的部首是目,慎的部首是心。省的筆畫是4畫,慎的筆畫是16畫。
來源:《省慎》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由于齊國國君建國之初,提倡節儉,崇尚勤勞,以此詞來表達節約精神和謹慎行事的重要性。
繁體字:斅慎(斅是“省”的繁體字形式,慎的繁體字形式依然為“慎”)。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省慎”兩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和構成并無大的變化。
例句:他在做任何決定之前都會考慮周全,做事非常省慎。
組詞:謹慎、省事、節約、小心、克己省德。
近義詞:小心、警惕、謹慎、節約。
反義詞:魯莽、大意、奢侈、浪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