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統詞類的意思、傳統詞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統詞類的解釋

[part of speech] 傳統的按詞所表示的意義及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而區分的詞的類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統詞類是指漢語語法學中,根據詞語的意義、句法功能和形态特征(盡管漢語形态變化不豐富)對詞語進行的基本分類體系。它是漢語語法研究的基礎框架,旨在系統化地描述詞語在語言中的性質和作用。以下是其主要内涵:

一、核心分類(通常包含以下基本類别)

  1. 名詞:表示人、事物、時間、處所或抽象概念的名稱。

    • 意義:具體或抽象的事物名稱(如“山”、“水”、“思想”、“北京”)。
    • 功能:常作主語、賓語、定語。
    • 形态:可受數量短語修飾(如“一座山”、“一種思想”),一般不受副詞修飾(不說“很山”)。
    • 參見:呂叔湘《語法學習》(中國青年出版社,1953)對名詞的定義與功能描述。
  2. 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存在、變化或心理活動。

    • 意義:動作行為(“走”、“學習”)、存在變化(“有”、“消失”)、心理活動(“愛”、“希望”)、判斷(“是”)、能願(“能”、“應該”)、趨向(“來”、“上去”)。
    • 功能:主要作謂語,可帶賓語。
    • 形态:可受副詞修飾(“不走”、“正在學習”),部分可帶動态助詞“着、了、過”(“吃着”、“吃了”、“吃過”)。
    • 參見: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對動詞次類的詳細劃分。
  3. 形容詞:表示性質、狀态。

    • 意義:事物的性質(“好”、“壞”、“美麗”)或狀态(“快”、“慢”、“安靜”)。
    • 功能:主要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
    • 形态:可受程度副詞修飾(“很好”、“非常美麗”),部分可重疊(“幹幹淨淨”、“高高興興”)。
    •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對形容詞的釋義及用法舉例。
  4. 數詞:表示數目和次序。

    • 意義:基數(“一”、“十”、“百”)、序數(“第一”、“初二”)、概數(“幾”、“許多”)、分數(“三分之一”)、倍數(“兩倍”)。
    • 功能:常與量詞組合成數量短語作定語、狀語、補語等。
    • 參見: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對數詞系統及其曆史發展的論述。
  5. 量詞:表示事物或動作的單位。

    • 意義:名量詞(“個”、“張”、“條”)、動量詞(“次”、“趟”、“遍”)。
    • 功能:必須與數詞或指示代詞結合使用(“一個人”、“這次”)。
    • 形态:部分可重疊表示“每一”(“個個”、“件件”)。
    • 參見: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中國青年出版社,1952)對量詞用法的規範說明。
  6. 代詞:具有指代或替代作用的詞。

    • 意義:人稱代詞(“我”、“你”、“他”)、指示代詞(“這”、“那”、“這樣”)、疑問代詞(“誰”、“什麼”、“怎麼”)。
    • 功能:可替代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等在句中作相應成分。
    • 參見:丁聲樹等《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商務印書館,1961)對代詞分類和指代功能的闡述。
  7. 副詞: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态、語氣等。

    • 意義:程度(“很”、“非常”)、範圍(“都”、“隻”)、時間頻率(“已經”、“常常”)、情态(“忽然”、“漸漸”)、語氣(“難道”、“簡直”)、否定(“不”、“沒”)。
    • 功能:主要作狀語,少數可作補語(“好得很”)。
    • 形态:一般不能修飾名詞,不能單獨成句。
    • 參見: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商務印書館,1979)對副詞功能及其修飾作用的分析。
  8. 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共同組成“介詞短語”,表示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目的、對象、比較、排除等關系。

    • 意義:時間處所(“在”、“從”、“向”)、方式依據(“用”、“按照”)、原因目的(“因為”、“為了”)、對象範圍(“對”、“關于”、“除了”)。
    • 功能:介詞短語主要作狀語、定語、補語。
    • 形态: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帶賓語。
    • 參見: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商務印書館,1924)對介詞(“介系詞”)及其短語功能的經典論述。
  9. 連詞:連接詞、短語、分句或句子,表示并列、選擇、遞進、轉折、因果、條件、假設等邏輯關系。

    • 意義:并列(“和”、“跟”、“同”)、選擇(“或者”、“還是”)、遞進(“而且”、“并且”)、轉折(“但是”、“可是”)、因果(“因為…所以…”)、條件(“如果”、“隻有”)、假設(“假如”、“要是”)。
    • 功能:表示連接關系,本身不作句子成分。
    • 參見:高名凱《漢語語法論》(商務印書館,1986)對連詞連接功能及其邏輯意義的分析。
  10. 助詞:附着在詞、短語或句子上,表示附加意義或語法關系。

    • 意義:結構助詞(“的”、“地”、“得”)、動态助詞(“着”、“了”、“過”)、語氣助詞(“嗎”、“呢”、“吧”、“啊”)。
    • 功能:标志語法結構(“的”表定語,“地”表狀語,“得”表補語),表示時态(“着”表持續,“了”表完成,“過”表經曆),表達疑問、祈使、感歎等語氣。
    • 形态:獨立性最差,必須附着在其他語言單位後。
    • 參見: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對各類助詞用法和意義的詳盡解釋。
  11. 歎詞:表示感歎、呼喚或應答。

    • 意義:感歎(“啊”、“唉”、“哎呀”)、呼喚(“喂”、“嘿”)、應答(“嗯”、“哦”)。
    • 功能:獨立于句外,不與其他成分發生結構關系。
    •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對歎詞的釋義及常見用例。
  12. 拟聲詞:模拟自然界的聲音。

    • 意義:模拟聲音(“嘩啦”、“轟隆”、“叮當”)。
    • 功能:可作狀語、定語、謂語、補語等。
    • 參見:邢福義《漢語語法學》(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對拟聲詞語法功能的探讨。

二、劃分标準與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傳統詞類是指語言中根據詞的意義及其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所劃分的類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傳統詞類分類主要依據兩點:

  1. 詞義:如名詞表事物名稱,動詞表動作行為;
  2. 句法功能:如形容詞可作定語修飾名詞,動詞可作謂語。

漢語傳統詞類劃分

漢語詞類通常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其他語言對比

英語傳統詞類分為八大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冠詞、連詞、感歎詞,與漢語存在差異(如英語有冠詞,漢語無)。

補充說明

“傳統”一詞強調這類劃分是曆史沿襲的語法體系。例如,漢語量詞的細分(名量詞、動量詞)體現了語言特性。

如需具體詞類示例或更多語法規則,可參考來源網頁(如詳細列舉了八大類細分)。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懲創白賊辦置暴悍蠶頭燕尾觇候讒慝伧子大公至正耽淪憚懾雕弛多鏡面望遠鏡堵搡法鞭佛狸幹臯鼓暢黑魚煥目蛱蝶圖焦殺急公近利極能近耗九疊篆九賦九陰抗奪苦肉計寮屬淩迸龍睜虎眼蟒服罵詛面擁樹某個内草擰種排灌平價奇謀傾險啟佑攘棄伸抖率然送從蹜蹜他家貪戾貪餮天字一號完彊蔿國烏剌赤像聲校石小頭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