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白的意思、奉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白的解釋

奉告。 宋 蘇轼 《與人書》:“知公疾苦,故詳以奉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先生﹞聞窗外語曰:‘有事奉白,慮君恐怖,奈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白"是由"奉"與"白"組成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敬告"之意。該詞屬于古代漢語敬辭體系,承載着鮮明的禮儀文化特征,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分字釋義 "奉"本義為雙手捧物,《說文解字》釋作"承也",後引申出恭敬接受、遵守奉行等義項。在構詞中常作敬辭前綴,如"奉告""奉還"等。"白"在甲骨文中象日光透窗之形,《玉篇》訓為"告語也",指陳述說明的動作。

二、整體釋義 二字組合後,"奉白"特指以恭敬态度陳述要事。明代張自烈《正字通》載:"奉,又與白連用,表謙敬之辭",常用于正式書信或面禀場合。清代《儒林外史》第三回即有"待我奉白過先生,再來相請"的用例。

三、語用特征 該詞常見于三類語境:1)下級對上級的禀告,如《資治通鑒》注疏中"僚屬奉白于刺史";2)平輩間的鄭重告知,見宋代朱熹《與陳同甫書》"有疑義當奉白";3)書面文牍起首語,明清官場文書多以此開篇。

四、詞義演變 秦漢時期多作"禀白",唐代因避諱改稱"奉白"(參考《唐六典·禮部》)。至民國時期逐漸淡出口語系統,《現代漢語詞典》已将其标注為"古語詞",但在日本漢文訓讀體系中仍保留該詞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奉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奉白”意為奉告,常見于古代或正式語境中,用于表達向對方陳述、告知某事,帶有敬辭性質。


二、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奉:本義為“給予、獻上”(如“奉上新書”),引申為“接受命令”(如“奉旨”)、“尊重”(如“崇奉”)或敬辭(如“奉勸”)。
    • 白:原指顔色,後衍生出“陳述、說明”之意(如“告白”),在“奉白”中強調告知行為。
  2. 語境用法

    • 多用于書信或正式對話,體現對聽者的尊重。例如蘇轼《與人書》中“知公疾苦,故詳以奉白”,意為向對方詳細說明情況。
    •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事奉白”則用于委婉表達需告知某事時的開場白。

三、其他相關


四、總結

“奉白”核心含義是敬辭“奉告”,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謙敬色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蘇轼、紀昀等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耳敗壞報投本親鬓角子補遺不有長扇晨朝塵委刺文道冠迩年訪察豐祀膏火之費顧錫含悲寒蓬豪篇鶴澗僭禮交締揭地近屬攫拏看卓酷惡窟磊子立報褵襹立王龍夔落然目不忍視南京長江大橋内聲女貞頗激沏疊青澒清歡入局弱敵騷策上仙盛贊申證十敗述録司馬牛之歎私徇所體塘汛王役蓊藹無煩物華天寶遐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