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荊館的意思、班荊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荊館的解釋

五代 和 宋 時設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國使臣的賓館。《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斬 彥饒 於班荊館。” 胡三省 注:“《左傳》, 楚 伍舉 與 聲子 相善, 伍舉 出奔, 聲子 遇於 鄭 郊,班荊相與食而言……以‘班荊’名館,取諸此也。此館必在 汴州 郊外。”《宋史·禮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賜禦筵于班荊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班荊館”是五代至南宋時期用于接待外國使臣的官方館驿,具有以下核心含義與背景:

  1. 基本定義
    班荊館是五代和宋朝設在京城郊外的國賓館,專門接待外國使臣,功能類似現代的外交使館或高級接待場所。

  2. 名稱來源
    “班荊”取自春秋典故“班荊道故”:楚國伍舉逃亡途中與好友聲子在鄭國郊外相遇,鋪荊條(班荊)席地而坐,暢叙舊情。此名既體現友好交流,又暗含南宋“恢複中原”的政治願景。

  3. 曆史沿革

    • 五代起源: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後晉時期已有班荊館,用于處決官員或接待使節。
    • 宋代發展:北宋擴建為規模宏大的外交場所,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在臨平赤岸重建,成為接待金國使臣的重要站點。
  4. 功能與禮儀
    北使至南宋時,朝廷先在班荊館舉行迎賓儀式,賜禦筵、送禮,再陪同進入臨安城。整套外交禮儀以班荊館為起點和終點,凸顯其在外交活動中的核心地位。

  5. 遺址與意義
    班荊館遺址位于今杭州臯亭山赤岸,元朝被毀,但作為中國古代外交史的重要見證,其文化價值仍受重視。

班荊館不僅是古代高級賓館,更是承載外交使命的象征性場所,名稱融合曆史典故與政治理想,反映了宋金關系及南宋的外交策略。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荊館是一個由4個字組成的詞彙,意思是指一個古代官府的名稱。下面我将解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并提供一些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班(radical: 玉):由“王”和“刂”組成,是一個由4筆組成的漢字。 - 荊(radical: 艸):由“艹”和“兼”組成,是一個由9筆組成的漢字。 - 館(radical: 阜):由“宀”和“八”組成,是一個由10筆組成的漢字。 來源: 班荊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指的是一個官府的名稱。它可能是某個地方的行政機構或學府,用于管理學生或官員的學習和事務。 繁體: 班荊館 古時候漢字寫法: 班荊館 例句: 1. 他在班荊館學習了數年,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官員。 2. 班荊館是古代士子求學的重要場所。 組詞: - 班級:指學校中由學生組成的一個集體。 - 管理:指對事務進行組織和指導。 - 課館:古代指供人學習的場所。 近義詞: - 學宮:指傳統中國的學校,類似于班荊館。 - 府學:古代指由政府支持的學校。 反義詞: - 雜院:古代指不受正式管理的學習場所,與班荊館相對。 希望這個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