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目所未睹的意思、目所未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目所未睹的解釋

睹:看。從來沒有看見過。

【出處】:

唐·白行簡《李娃傳》:“與之拜畢,叙寒燠,觸類妍媚,目所未睹。”

【示例】:

幽王擡頭觀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 * 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目所未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最早見于唐代白行簡《李娃傳》:“觸類妍媚,目所未睹。”
    • 宋代洪邁《夷堅乙志》中亦有記載:“韶顔麗态,目所未睹。”
  2. 現代示例

    • 用于描述罕見事物,如:“祖母綠、貓兒眼等異寶,目所未睹,難以定價。”
    • 也可形容人的驚豔容貌,如明代《東周列國志》:“姿容态度,目所未睹,光豔照人。”

三、語言特點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強調對罕見事物的驚歎,如自然奇觀、珍稀文物等。例如:“這場科技展覽中的創新成果令人目所未睹。”(注:權威性較低,僅作輔助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夷堅志》《李娃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所未睹

《目所未睹》是指眼睛所見未曾見過的事物。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目(mù)表示與眼睛相關的意思,所(suǒ)表示處所,未(wèi)表示沒有。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拆分成15畫,其中目為5畫,所為8畫,未為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苑英華》一書,當時的理學家朱熹将其引用在《論語義疏》一文中。在繁體字中,《目所未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目的字形與現代字形類似,但多數以「目」中的「丷」部作為額外的部分。而在明代以前,「所」的寫法為「所」。另外,「未」的古代寫法為像「矮」的字形,字底為「永」的字形。

例句:

這幅畫展示了一種目所未睹的美景。

在這個未被開發的地區,有很多目所未睹的自然風光。

組詞:

- 目擊:親眼看到或經曆某事。

- 目光:眼睛看到的事物或注意力的方向。

- 目标:想要追求或達到的目的。

- 所在:指某物所在的地點或位置。

近義詞:

- 罕見:罕有、少見。

- 新奇:新鮮、稀奇。

- 未曾:沒有曾經。

反義詞:

- 衆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

-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的。

- 衆望所歸:衆人的期望和願望都歸于某人或某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