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押的意思、花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押的解釋

[signature or mark on documents,contracts] 舊時公文契約上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的特定符號

詳細解釋

舊時文書契約末尾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的特種符號。 唐 唐彥謙 《宿田家》詩:“公文捧花押,鷹隼駕聲勢。” 宋 黃伯思 《東觀馀論·記與劉無言論書》:“ 文皇 ( 唐太宗 )令羣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後人遂以草名為花押。 韋陟 五朶雲是也。” 明 徐複祚 《投梭記·鬻女》:“你休将淚灑,把文書親用花押,銀五百當時賚發。” ********* 《死水·“你指着太陽起誓”》:“信不信?假如一天死神拿出你的花押,你走不走?”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花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花押”是漢字文化中特有的簽名形式,指代一種經過藝術化設計的個人标識符號,常用于文書、契約或書畫作品末尾,兼具防僞功能與審美價值。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花押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的“署書”,後經唐宋發展定型,成為官員、文人彰顯身份的個性化标記。

從曆史演變看,花押在宋元時期達到鼎盛。宋代《夢溪筆談》提到,官員為簡化公文籤署流程,将姓名筆畫簡化為連貫線條,形成獨特符號,稱為“花書”或“押字”。元代則進一步普及,蒙古貴族因不谙漢字,常以八思巴文或圖形符號作為花押,例如元世祖忽必烈的“龍紋押”。明清時期,花押逐漸與印章結合,如清代書畫家鄭闆橋的“六分半書”落款便融合了花押元素。

其文化内涵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防僞功能,通過複雜線條組合難以模仿,如宋代嶽飛《出師表》手卷中的花押由“飛”字變形而來;二是藝術表現,明代董其昌等書畫家将花押設計為抽象圖案,與作品構圖形成呼應。現代研究中,故宮博物院藏《曆代花押圖錄》收錄了從唐代至民國四百餘例花押樣式,為研究古代社會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
  2. 沈括《夢溪筆談》(中華書局,2012年校注版)
  3. 故宮博物院《中國曆代書畫鑒藏叢書》(故宮出版社,2019年)

網絡擴展解釋

花押,又稱“押字”或“畫押”,是中國古代用于公文、契約等文書上的個性化簽名或符號,具有防僞和身份标識的作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定義與形式

2.曆史演變

3.功能與用途

4.文化影響

5.文獻記載

花押是中國古代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文化符號,反映了傳統社會對身份認證和個性表達的雙重需求。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頒獎杯水之謝扁鼻筆管菜波斯灣伯祖妣不省得不一定地洞東南之秀鵝籠書生富家翁個體過背古文經何那獲隴望蜀虎尾春冰僭上接骨眼解開劫制究竟九路跼蹐梁台兩聽量衷戀主立槁凜然正氣裡域鸬鹚船琭琭露冕貓月子夢覺謀贊娘殺批頰仟伯氣憤憤青簾齊遬曲裡拐彎的儒業三啇沈燃射魚指天送生疼惜土味梧邱之魂無置憲量枭傑小軍械頸協心同力惜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