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ature or mark on documents,contracts] 舊時公文契約上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的特定符號
舊時文書契約末尾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的特種符號。 唐 唐彥謙 《宿田家》詩:“公文捧花押,鷹隼駕聲勢。” 宋 黃伯思 《東觀馀論·記與劉無言論書》:“ 文皇 ( 唐太宗 )令羣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後人遂以草名為花押。 韋陟 五朶雲是也。” 明 徐複祚 《投梭記·鬻女》:“你休将淚灑,把文書親用花押,銀五百當時賚發。” ********* 《死水·“你指着太陽起誓”》:“信不信?假如一天死神拿出你的花押,你走不走?”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花押》。
花押,又稱“押字”或“畫押”,是中國古代用于公文、契約等文書上的個性化簽名或符號,具有防僞和身份标識的作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花押是中國古代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文化符號,反映了傳統社會對身份認證和個性表達的雙重需求。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花押》是指在封建社會中常見的一種書法藝術形式,也可以指用印章的方式代表或标示個人的字體。花押是由畫家用毛筆對姓名或者粉點表示字體符號的字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寫法造型。
《花押》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艹”和“手”,部首“艹”表示與植物有關,而部首“手”表示與手相關。總共有7個筆畫,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漢字。
《花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章文化和書法藝術。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用印章來代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花押就是一種将字體融入印章藝術的表現形式,通過藝術化的書寫字體來展示個人風采。
《花押》在繁體中是“花押”,與簡體中的寫法相似。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所以《花押》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無法查證特定的古代寫法,我們無法給出準确的古代寫法模樣。
1. 他用獨特的花押為自己的字體加上了個人的藝術風格。
2. 這幅花押作品展示了書法家的獨特技巧。
1. 花瓶
2. 押運
3. 花枝招展
4. 押金
5. 押韻
陪印、花章、簽名、個人印
規範字、标準字、公共字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