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缾罍之恥的意思、缾罍之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缾罍之恥的解釋

見“ 缾竭罍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缾罍之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深刻,常用于比喻賢者不得薦用或人才匮乏是當政者的恥辱。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與詞源

二、引申義與比喻義 “缾罍之恥”的核心含義并非停留在字面,而是取其象征意義:

  1. 象征關系: “瓶”常比喻地位較低或才能較小的賢者,“罍”則比喻地位較高、負有薦賢責任的當政者或國家。
  2. 核心寓意: 當小瓶(賢者)空了(指不得其用、未被任用),這實際上是大罍(當政者或國家)的恥辱。它深刻地指出:
    • 賢者困頓之責: 有才能的人得不到任用和施展,其責任在于上位者不能識才、舉才。
    • 人才匮乏之因: 國家缺乏人才,根源在于執政者未能盡到選拔和任用賢能的責任。
    • 治國之失: 将賢者埋沒或使其處境困頓,是執政者的失職,是國家的羞恥。

三、用法 該成語屬于書面語,帶有較強的文雅色彩和批判意味,常用于:

“缾罍之恥”以“瓶空”歸咎于“罍”為恥的生動比喻,精辟地闡述了賢者不得任用是當政者的失職與恥辱這一深刻道理,強調執政者負有發掘、舉薦和任用人才的重任。其源頭清晰,寓意深遠,是中國古代政治智慧和文化思想的結晶。

參考資料:

  1. 《詩經·小雅·蓼莪》原文:瓶之罄矣,維罍之恥。(來源:權威古籍,如中華書局版《詩經》或官方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缾罍之恥”或相關詞條的解釋。(來源:權威辭書)
  3. 《漢語成語大詞典》等成語辭書的相關釋義。(來源: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缾罍之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成語,其解釋存在不同角度的延伸,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可總結如下:

一、核心含義
原指古代低劣容器(缾罍為陶制或青銅制酒器)帶來的羞恥感,後引申為因自身品質或行為低劣而感到恥辱。例如《查字典》解釋其字面意義為"質量低劣的容器之恥",比喻"不值得稱道的人或事"。

二、延伸含義

  1. 失職愧疚說
    宋代蘇轼在《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中使用該成語,衍生出"因未能盡職而心懷愧疚"的涵義。例如官員未履行責任導緻民生困苦時,可用此表達自責。

  2. 互助義務說
    另一層含義強調人際關系中的互助義務,特指"與彼方關系密切卻不施以援手,深以為恥"。常用于描述親友或盟友間未盡幫扶責任的情況。

三、曆史演變
該成語與"缾竭罍恥"為異形詞關系(如、7、9所示),原典出自《詩經·小雅》"瓶之罄矣,維罍之恥",本意是酒瓶空了應歸咎于酒罍(喻上級未盡職責)。後世逐漸演變為更廣泛的羞恥表達。

注:具體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古籍中多取"失職"或"互助義務"義,現代用法則更側重"品質低劣"的比喻義。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成語源流大辭典》獲取更權威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抱樹鼈令不情慘域顫震朝觌宸鑒籌兒杵棒垂綸倒下點種攧子鬥智端勻惰民肥潔分緣副産物拊膺頓足旉與福禔割開歌郎管工褐蓋鯸鮧黃麟黃靈會雜建丑月繼繼極樂土警區開小竈隸絕六徵旅宴麥策花買鹽媚事綿遠幂籬錢帛牽累起節清脆慶泰窮桑三姑山丁山呼海嘯十母速凍獺祭魚貼服體順衛服鹜沒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