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宗廟中的房舍名。供藏祧主之用。《晉書·禮志上》:“昔 征西 、 豫章 、 潁川 三府君毀主,中興之初權居天府,在廟門之西。 鹹康 中,太常 馮懷 表續奉還於西儲夾室,謂之為祧,疑亦非禮。”《宋書·禮志三》:“于時續廣太廟,故三遷主并還西儲,名之曰祧,以準遠廟。”
“西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基本詞義
由“西”(方位詞)和“儲”(儲存)組成,特指古代宗廟中用于存放祧主(祭祀祖先的神主牌位)的房舍。
曆史文獻出處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制中的宗廟布局,屬于曆史專有名詞。
部分現代詞典(如)認為“西儲”可泛指人或事物在時間、空間中留下的痕迹或遺存(包括物質與精神層面),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建議優先采用宗廟相關釋義。
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晉書》《宋書》等原始史料(來源:)。
《西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西北夾儲備、積蓄。
《西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西」和「儲」兩個部首。
「西」部首擁有「襾」,總共3個筆畫。
「儲」部首擁有「卩」,總共6個筆畫。
《西儲》是由漢字「西」和「儲」組成的詞語。
「西」表示方位詞,指地理上的西方。
「儲」表示儲備、積蓄。
《西儲》是《西儲》的繁體字。
在古代,「儲」字與現代寫法相比,字形稍有不同。在古時候,「儲」字在右側多帶一個「人」字旁(⼈),表示人來儲物。
1. 我在家裡西儲了一些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2. 那個國家通過加強軍備,西儲了大量的軍事裝備。
1. 儲備站:用于儲備物資的場所。
2. 儲藏室:用于儲存物品的房間。
3. 儲存器:用于存儲數據或信息的裝置。
1. 蓄積:指将物資、財富等儲存起來。
2. 儲備:指籌備、積蓄起來以備日後的需要。
消耗:指使用或耗費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