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心長绠短的意思、心長绠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心長绠短的解釋

喻力不從心。 明 何景明 《古井篇》:“百丈寒泉尚堪飲,心長綆短空愁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心長绠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力不從心,即内心有強烈的願望或計劃,但實際能力或條件不足以實現目标。


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 心長:指心願長遠或志向遠大。
    • 绠短:“绠”是打水用的繩子,“绠短”字面指繩子長度不足,無法汲取深井中的水。
      兩者結合,形象地表達“願望與能力不匹配”的矛盾。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明代文學家何景明的《古井篇》:“百丈寒泉尚堪飲,心長绠短空愁立。”
    詩句以“寒泉”比喻可實現的理想,而“绠短”暗指自身能力有限,徒留遺憾。

  3.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語,作謂語或定語,形容因客觀條件限制而無法達成目标的狀态。
    • 近義詞:心餘力绌、力不從心;反義詞: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4. 例句擴展

    • 他雖想振興家族産業,卻因資金匮乏,終是心長绠短。
    • 面對複雜的科研難題,團隊深感心長绠短,需尋求外部支持。

該成語通過“繩子與深井”的意象,生動刻畫了主觀意願與客觀能力間的落差,常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參考《古井篇》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心長绠短

《心長绠短》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心思長,但是行動卻短暫,意思是心有很多想法,但卻不能堅持長久。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糸”(繩子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4畫。

《心長绠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人們使用纖細的繩子來懸挂東西,如果繩子太長則容易斷裂。這個成語借用了這個意象,比喻個人的志向或決心很高,但是行動卻缺乏持久性。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心長縆短」。

古時候漢字寫法的變遷對《心長绠短》這個成語的寫法影響不大,因為它的用法和意義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這個成語在句子中的例子:

他經常想着做很多事,但是總是半途而廢,真是典型的心長绠短。

組詞:心思、繩子、行動

近義詞:志高意短、心浮氣短

反義詞:志堅心長、持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