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目所未睹的意思、目所未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目所未睹的解释

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

【出处】:

唐·白行简《李娃传》:“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

【示例】:

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 * 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目所未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最早见于唐代白行简《李娃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
    • 宋代洪迈《夷坚乙志》中亦有记载:“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2. 现代示例

    • 用于描述罕见事物,如:“祖母绿、猫儿眼等异宝,目所未睹,难以定价。”
    • 也可形容人的惊艳容貌,如明代《东周列国志》:“姿容态度,目所未睹,光艳照人。”

三、语言特点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表达,强调对罕见事物的惊叹,如自然奇观、珍稀文物等。例如:“这场科技展览中的创新成果令人目所未睹。”(注:权威性较低,仅作辅助参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夷坚志》《李娃传》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目所未睹

《目所未睹》是指眼睛所见未曾见过的事物。这个词由三个部首组成:目(mù)表示与眼睛相关的意思,所(suǒ)表示处所,未(wèi)表示没有。根据部首的不同,可以拆分成15画,其中目为5画,所为8画,未为2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苑英华》一书,当时的理学家朱熹将其引用在《论语义疏》一文中。在繁体字中,《目所未睹》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中,目的字形与现代字形类似,但多数以「目」中的「丷」部作为额外的部分。而在明代以前,「所」的写法为「所」。另外,「未」的古代写法为像「矮」的字形,字底为「永」的字形。

例句:

这幅画展示了一种目所未睹的美景。

在这个未被开发的地区,有很多目所未睹的自然风光。

组词:

- 目击:亲眼看到或经历某事。

- 目光:眼睛看到的事物或注意力的方向。

- 目标:想要追求或达到的目的。

- 所在:指某物所在的地点或位置。

近义词:

- 罕见:罕有、少见。

- 新奇:新鲜、稀奇。

- 未曾:没有曾经。

反义词:

-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

-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的。

- 众望所归:众人的期望和愿望都归于某人或某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