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ssue a general order]∶上級機關把同一命令發到所屬的若幹地方、部門,也指發往各處的同一命令
(2) [transmit an order]∶傳達命令
(1).傳達命令。《周禮·天官·内豎》:“内竪掌内外之通令。”
(2).把同一命令發到若幹地方。 徐遲 《鳳翔》:“這條法令已由 華北 人民政府通令了各行署省府及 天津 海關。” 樹棻 《姑蘇春》第六章四:“﹝司令﹞通令各地特務機關一定要負責好各個城市的治安警備。”
(3).發到若幹地方的同一命令。 阿英 《關于古物》:“前幾天 廣東 固已發出讀經通令,而某方面也說教材務必注重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即此一端,可以想見古書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沙汀 《還鄉記》十一:“這個倒是根據通令辦的呵!”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通令漢語 快速查詢。
“通令”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作動詞也可作名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區别:
動詞用法
名詞用法
通令是行政命令類公文的一種,具有以下特點:
通令的權威性較強,通常由高級别機關發布,閱讀範圍廣泛,需全體相關人員知悉并執行。其英文對應詞為“general order”。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體通令文件,可參考、的詳細案例。
《通令》(tōng lìng)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通"是部首,由“辶”構成,表示"行走"的概念;"令"是部首,由“人”構成,表示"命令"的意義。根據筆畫順序,"通"字總共有10畫,"令"字總共有5畫。
《通令》這個詞來源于古時的軍事制度,指的是由上級向下級傳達命令,使得下級人員都能夠了解和執行。通令的作用在于保證傳遞信息的準确性和效率,以便于統一行動和指揮。
在繁體字中,"通"字和"令"字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仍然保持原有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 "通"字在其古代寫法中,頓頭的部分由一個"㇒"字形構成,整體形狀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而"令"字在古代寫法中,字形更加簡化,類似于現在的楷書寫法。
以下是使用《通令》這個詞的例句:
與"通令"相關的詞彙有:
通過了解《通令》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詞彙,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