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秦 漢 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勝,附會王朝的命運,以木勝者為木德。《史記·封禅書》:“ 夏 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 三國 魏 曹植 《帝喾贊》:“祖自 軒轅 , 玄嚣 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周書·明帝紀》:“自火行至今,木德應其運矣。” 唐 窦常 《奉送職方崔員外攝中丞新羅冊使》詩:“辨方知木德,開國有金家。”
(2).謂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謂其能化育萬物。語出《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穎達 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蓋生民為德,四時各有盛時,春則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晉 傅玄 《柳賦》:“美允靈之鑠氣兮,嘉木德之在春。” 唐 高適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詩:“春野變木德,夏天臨火星。”
“木德”是一個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秦漢時期方士以五行相生相克理論附會王朝命運,認為“木德”代表以木屬性為主導的王朝氣運。例如:
源自《禮記·月令》,特指春季生發萬物的特性: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與哲學概念,涵蓋王朝更替的象征意義與自然規律的德行屬性兩大核心内涵。
《木德》是指德行高尚、品質純正像木頭一樣的美好品德。這個詞語是由“木”和“德”兩個字組合而成的。
根據漢字的結構,《木德》可以拆分為部首“木”和“德”兩個字。其中,“木”是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表示與木頭有關的事物;“德”則表示道德、美德的意思。
《木德》的繁體寫法為「木德」,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木德》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形表示。盡管寫法可能不同,但仍傳達相同的意義。
1. 他的品德高尚,就像《木德》般純正。
2. 她以善良、正直為座右銘,追求《木德》的生活。
組詞:木讷、木工、德才兼備
近義詞:品德高尚、德行卓越
反義詞:邪惡、堕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