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臨崖勒馬的意思、臨崖勒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臨崖勒馬的解釋

喻臨危時能及時悔悟回頭。 元 鄭光祖 《智勇定齊》第三折:“這廝不識咱運機,将人來緊追襲,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纔收騎。” 明 無名氏 《精忠記·說偈》:“元帥你自索斟量,莫待臨崖勒馬将韁繩來放。”《野叟曝言》第五六回:“虧得老襟丈臨崖勒馬,不然,以祖父世傳之産業,而換幾根籌碼,好不傷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臨崖勒馬”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比喻在危險關頭及時醒悟、停止錯誤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曆史

  1. 元代戲曲:最早見于元·鄭德輝《鐘離春智勇定齊》:“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2. 清代小說:如《野叟曝言》《小五義》中均有使用,如“臨崖勒馬收缰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三、用法與示例


四、實際應用場景


五、擴展說明

“臨崖勒馬”與“懸崖勒馬”含義相近,但前者更強調“主動醒悟”,後者側重“外部警示”。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細微差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崖勒馬

《臨崖勒馬》是一個成語,意為在臨近懸崖邊時勒住馬匹,形容及時制止行動,避免後患。該成語拆分部首為山(山字旁)、土(崖字旁)和馬(馬字旁),筆畫數分别為3、3和6。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一位英勇的将軍,戰鬥中就曾因為勒住馬匹而避免了距離崖邊的危險。

《臨崖勒馬》的繁體字寫法為「臨崖勒馬」。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成語「臨崖勒馬」的古漢字寫法為「臨崖厲馬」。

一些例句使用「臨崖勒馬」這個成語:

相關的組詞有:臨時、臨近、崖壁、勒缰、勒緊。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是「刹住馬蹄」,反義詞是「脫缰之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