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泛溢”。1.漫溢;泛濫。《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秋,大霖雨, 漢水 汎溢。”《宋書·孝武帝紀》:“雨水猥降,街衢泛溢。” 前蜀 杜光庭 《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詞》:“自汎溢以來,累有摧壞。” 宋 蘇轍 《筠州祈雨青辭》:“去夏大水汎溢城邑,繼以秋旱,民食不足。” 清 唐孫華 《連雨》詩:“吾鄉本沮洳,百川愁汎溢。” 王西彥 《魚鬼》:“洪水來了,從溪岸泛溢出白流,遠遠望去,好像是無數道瀑布的傾瀉。”
(2).水廣大無際貌。 漢 揚雄 《反離騷》:“馳 江 潭之汎溢兮,将折衷虖 重華 。”
(3).多而濫;空泛不切實。《群書治要》卷四八引 三國 魏 桓範 《世要論·序作》:“世俗之人,不解作體,而務汎溢之言,不存有益之義。” 王闿運 《湘绮樓論文》:“詩則有家數,易摸拟,其難亦在於變化……成家之後,亦防其泛溢。”
(4).猶洋溢。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李子牟》:“清音激越,遐韻泛溢,五音六律,所不能偕。” 鄭振铎 《蝴蝶的文學》一:“在這個時候,我們似乎感得全個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溢着快樂。”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一種忘懷一切、天真、甜美的表情在 駱剛夫 底臉上泛溢着。”
泛溢(fàn yì)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水勢漫溢、擴散超出正常範圍,後引申為事物過度充斥或不受控擴散的現象。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及語用分析,具體闡釋如下:
指洪水或液體越過邊界,向四周蔓延。
例證:
“連日暴雨緻河水泛溢,淹沒農田。”
此義項強調物理層面的失控擴散,常見于水文、災害描述。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68頁。
抽象事物的過度蔓延
指情緒、言論、信息等無形事物不受控擴散。
例證:
“網絡謠言泛溢,引發社會恐慌。”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41頁。
冗餘或超量存在
形容事物過量充斥,超出合理範圍。
例證:
“市場上同質化産品泛溢,缺乏創新。”
來源:《當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382頁。
“泛溢”側重擴散過程(如水流漫出堤岸),而“泛濫”更強調後果的失控性(如洪水成災)。現代漢語中二者常通用,但“泛溢”書面語色彩更濃。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238頁。
《漢書·溝洫志》載:
“河水泛溢,害民尤甚。”
此例印證其本義早見于漢代文獻,用于描述黃河水患。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1962年,第1695頁。
因線上詞典資源暫缺有效鍊接,本文釋義嚴格依據權威紙質辭書及古籍文獻,标注來源書目版本信息以确保學術可信度。建議讀者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進一步查證《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原始内容。
“泛溢”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洪水泛濫
指水流漫過堤岸或自然界限,造成災害。
例句:
水勢浩大無際
形容水域廣闊無邊。
例句:漢揚雄《反離騷》:“馳江潭之泛溢兮,将折衷虖重華。”
内容空泛、不切實際
多用于批評言論或文字缺乏實質。
例句:王闿運《湘绮樓論文》:“成家之後,亦防其泛溢。”
情感洋溢
指情緒、氛圍等充沛流露。
例句:“會場中泛溢着歡樂的氣氛。”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等來源。
霸僚北極本國貶官沉渣出治欑植調九鼎凋喪敦害肥圓豐饋分似膚詞甘敗下風閣本割地求和狗曲呱打闆寡功官宅古裝海事嘿記紅帽子紅樹黃晖剪剔肩痛焦耳截搭題進奉舊學钜編開洋考責浪愁亂俗木愣愣披紅戴花棄惡容耐誓不罷休收業俗徒桃拔套套天琛天南地北天氣形勢頭到屯窭窊坎枉道問禁誣悖武滿五南鄉屬攜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