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倨的意思、傲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倨的解釋

倨傲;驕傲。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當其見經略,為畏縮狀;臨兵丁,作傲倨狀。” 郭沫若 《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這四政和這兒的傲倨自順,好樂淫人,立命怠事,崇喪循哀,是完全一緻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傲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ào jù,由“傲”和“倨”兩個同義字組合而成,表示倨傲、傲慢不遜 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傲”指自高自大,如“傲慢”“傲骨”;“倨”意為不謙遜、态度高傲,如“倨傲”。
    • 兩字連用強化詞義,形容人驕傲、輕視他人,如《史記·孔子世家》中晏嬰批評儒者“傲倨自順”。
  2. 引申與用法

    • 可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如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提到“臨兵丁,作傲倨狀”。
    • 近義詞包括“倨傲”“傲慢”,反義詞如“謙遜”“恭順”。

二、文獻與權威注解

  1. 字源考據

    • 《說文解字》釋“傲”為“倨也”,《廣雅·釋言》稱“傲,倨也”,表明兩字互通。
    • 《康熙字典》将“倨”解為“不遜”,進一步佐證詞義。
  2. 經典用例

    • 郭沫若《十批判書》提到“傲倨自順”與儒家禮教相悖。
    • 《禮記》《荀子》等典籍強調“傲不可長”,警示傲慢的危害。

三、現代應用


“傲倨”以并列結構強化傲慢之意,字源清晰且文獻用例豐富,需結合古典注解與現代語義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廣雅》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倨這個詞意思是指一個人自負、目中無人、高傲自大的态度。它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亻(人),隹(足旁)和口。部首亻是人的意思,隹表示足旁,口代表嘴巴,表示說話的意思。傲倨的拆分筆畫是16畫。這個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它的繁體字為傲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不同,但基本形狀和意思相似。一個例句可以是:“他傲倨地拒絕了所有人的幫助。”這句話描述了一個人因為自負而拒絕别人的幫助。如果要組成其他詞語,可以使用傲與其他表示自負、自大的詞彙組合,比如傲慢、傲視、傲氣等。傲倨的近義詞可以是傲慢、自大,而反義詞可以是謙遜、謙和。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