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頭的意思、百尺竿頭的詳細解釋
百尺竿頭的解釋
(1).桅杆及雜技長竿的頂端。 唐 吳融 《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舊中書南廳壁間有 晏元獻 ( 晏殊 )《題詠上竿伎》一詩雲:‘百尺竿頭褭褭身,足騰跟掛駭旁人。’”
(2).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卷十三:“ 王文穆 ( 王欽若 )罷将帥,朝士皆有詩, 陳從易 詩最佳,雲:‘千重浪裡平安過,百尺竿頭穩下來。’” 元 張養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箇乾休。”
(3).喻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宋 朱熹 《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尺竿頭進取一步,将來不作 三代 以下人物。” 夏衍 《文藝與體育的因緣》:“我希望我國的體育事業百尺竿頭,日新月異。”
(4).佛教語。比喻道行達到極高的境界。《五燈會元·徑山杲禅師法嗣·天童淨全禅師》:“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按,《景德傳燈錄·景岑禅師》“尺”作“丈”。
詞語分解
- 百尺的解釋 .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注: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網絡擴展解釋
“百尺竿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
指桅杆或雜技表演中長竿的頂端,形容極高的位置。
- 比喻意義
用于形容學問、事業、官位或修行達到極高的成就或境界,如“功名百尺竿頭”(元·張養浩《折桂令》)。同時,常與“更進一步”連用,強調在已有成就基礎上仍需努力。
二、出處與演變
- 文學來源:最早見于唐代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 佛教淵源:宋代高僧景岑(招賢大師)在講經時提出“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将佛教修行境界融入成語,後演變為激勵進取的通用表達。
三、深層寓意
- 永不止步的精神:即使達到高峰,仍需突破自我,強調持續努力的重要性。
- 多領域適用:既可用于學業、事業,也可形容個人成長或技藝的精進。
四、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在學術領域已至百尺竿頭”。
- 典型搭配:常與“更進一步”連用,形成固定表達,如老師勉勵學生:“望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五、近義詞
- 同類表達:百丈竿頭(強調相似的高境界與進取精神)。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百尺竿頭”不僅描述成就的高度,更蘊含了中華文化中謙遜與進取并重的價值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尺竿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離成功或目标隻差最後一步,就像攀登高山時隻差百尺遠離山頂一樣。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百(bǎi)、尺(chǐ)、竿(gān)和頭(tóu),其中百表示數目,尺表示長度單位,竿表示長而細的東西,頭表示頂端或開端。
《百尺竿頭》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禮記·中庸篇》中的一句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意思是無論距離目标有多近,都應該繼續前進,不要放慢腳步。這個成語在現代漢字中是以繁體字形式存在的,寫作“百尺竿頭”。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的字形中,百字的“白”部分寫得尤為明顯,中間一豎代表竿的形象,而尺字則有着更多的直線和線條。古代的字體風格略顯古樸,給人一種傳統的感覺。
下面是使用《百尺竿頭》這個成語的一些例句:
1. 即使離目标隻差最後一步,我們也要堅定前行,因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 在學習上,我們要時刻保持進取的精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 無論在事業上還是愛情上,不要輕易放棄,因為你也許離成功就隻差百尺竿頭的距離。
與《百尺竿頭》相關的其他詞語有:
1. 進取心 - 追求進步和成功的意願。
2. 最後一公裡 - 指離目标最近的一段路程,表示最後努力的階段。
3. 邊遠地區 - 指距離目标較遠的地方,與《百尺竿頭》相反意思。
總體而言,《百尺竿頭》這個成語含義深刻,鼓勵人們不要止步于小成就,而是要繼續前行,進一步接近目标。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都值得我們時刻謹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