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尺竿頭的意思、百尺竿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尺竿頭的解釋

(1).桅杆及雜技長竿的頂端。 唐 吳融 《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舊中書南廳壁間有 晏元獻 ( 晏殊 )《題詠上竿伎》一詩雲:‘百尺竿頭褭褭身,足騰跟掛駭旁人。’”

(2).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卷十三:“ 王文穆 ( 王欽若 )罷将帥,朝士皆有詩, 陳從易 詩最佳,雲:‘千重浪裡平安過,百尺竿頭穩下來。’” 元 張養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箇乾休。”

(3).喻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宋 朱熹 《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尺竿頭進取一步,将來不作 三代 以下人物。” 夏衍 《文藝與體育的因緣》:“我希望我國的體育事業百尺竿頭,日新月異。”

(4).佛教語。比喻道行達到極高的境界。《五燈會元·徑山杲禅師法嗣·天童淨全禅師》:“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按,《景德傳燈錄·景岑禅師》“尺”作“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尺竿頭”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成語,最早見于宋代釋道原所著的《景德傳燈錄·卷十》。該書記載了唐代高僧景岑禅師與弟子的對話:“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原指修行者即便達到極高的禅定境界,仍需繼續精進。

從漢語語義演變角度分析,該成語包含兩層含義:

  1. 本義:字面指百尺高的竹竿頂端,比喻已抵達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宋代《五燈會元》中将其引申為“道業極高”的象征,強調突破極限的修行态度。
  2. 引申義:元代後逐漸演變為通用成語,《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成就”,常與“更進一步”連用,表達持續進取的積極意義。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特征:

該成語的權威解析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釋義已被教育部納入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成語教學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百尺竿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桅杆或雜技表演中長竿的頂端,形容極高的位置。
  2. 比喻意義
    用于形容學問、事業、官位或修行達到極高的成就或境界,如“功名百尺竿頭”(元·張養浩《折桂令》)。同時,常與“更進一步”連用,強調在已有成就基礎上仍需努力。

二、出處與演變

三、深層寓意

四、用法與示例

五、近義詞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百尺竿頭”不僅描述成就的高度,更蘊含了中華文化中謙遜與進取并重的價值觀。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原白玉軸飙車筆格篦簵長臂猿城鎮居民忱恂儲峙雌劣村墅代管防表咈忤乖闊海納百川海蛇寒月徊徨煥赫慧聖建茗晉京金罍伎人懼内舉事靓雅落生履狶面商命篇謬陋囊底智孽孫攀談披發纓冠啌嚨輕舉遠遊親廟啓塞曲謝熱暑入鷗三重門商祭省司石志搜摘隨想謄寫版田谷通天達地荼酷瓦縫文扮無迹可尋相敬如賓險狠攜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