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栖遲的意思、栖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栖遲的解釋

亦作“ 栖遟 ”。亦作“ 栖遅 ”。亦作“栖犀”。1.遊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 朱熹 集傳:“栖遲,遊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拟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栖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栖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栖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象我是一隻燕子,栖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栖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滞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栖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癡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栖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緻酒行》:“零落栖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窦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栖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栖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遊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栖遲可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栖遲”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栖遲”最初指生物停留、栖息的狀态,《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滞留、居留”,如鳥類栖于枝頭。此義項可追溯至先秦文獻,《詩經·陳風·衡門》中“衡門之下,可以栖遲”即描繪了簡樸環境中栖息的生活場景。

二、引申含義 在漢唐文學中,“栖遲”衍生出漂泊困頓的象征意義。《古代漢語詞典》注明其可表示“漂泊失意之境遇”,如唐代詩人李賀《緻酒行》中“零落栖遲一杯酒”,借“栖遲”抒發懷才不遇的惆怅。宋代《廣韻》進一步闡釋該詞暗含“行止無定”的流動性。

三、文學意象 作為古典詩詞高頻詞,“栖遲”常承載雙重隱喻:既指向物理空間的居留(如陶淵明“栖遲讵為拙”),又映射精神層面的進退抉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其“動靜相生”的哲學内涵,體現中國古代文人的處世觀。

四、現代語用 現代漢語中,“栖遲”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漢語詞典》标注其為“書面語詞”,常見于曆史文學創作或學術論述中,口語使用頻率較低,但作為文化基因仍活躍在成語“栖遑之辱”等固定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

“栖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 chí,其含義豐富且具有曆史淵源,主要可從以下幾個層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遊息、休憩
    源自《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朱熹注解為“遊息也”,指在簡樸的環境中停留、休息。這一用法常見于古典文獻,如元虞集的詩句“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栖遟”。

  2. 滞留、停留
    多指因故無法前行而停留某地,如《後漢書》中“久栖遟於小官”描述官職低微的困頓,或清代紀昀筆下“栖遲旅舍不肯行”的無奈。


二、引申含義

  1. 漂泊失意
    形容生活不安定或境遇困頓,如李賀詩句“零落栖遲一杯酒”表達漂泊中的孤寂。現代用法中也可指人生目标的迷茫,如“栖遲于異鄉”。

  2. 耗散、遺棄
    較少見,見于《荀子·王制》“勿忘栖遲薛越”,指財物浪費或管理不善。


三、現代應用

  1.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栖”象征安穩獨立,“遲”則含從容堅毅之意,整體寓意“淡定穩重、锲而不舍”,常引《詩經》典故增添文雅。

四、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典用例或詩詞引用,可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貂白苋倍欲奔投卞躁弼疑餐風宿草承繼承興倒指鼎膳鼎助東藩分冊赗遺芬蘭該達公程共己公谒工友規造過世姑嫜河役烘簾畫箠虎冠禍發齒牙基本上饑倉劫燒解醒金徒克定來些狼竄立王洛都嫚兒門情棉袍子迷蕨南沃沮乾巴利脆輕翅仁義禮智散夫掃閣室女送首瑣散條數聽習提擲兔走烏飛外命婦闱門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