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齋人的意思、犯齋人的詳細解釋
犯齋人的解釋
指妻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後吾鄉 杭堇浦 太史掌教 粵 東,與 何 唱和。《嘲杭病起》雲:‘門外久疏參學侶,簾前漸立犯齋人。’”參見“ 犯齋 ”。
詞語分解
- 犯的解釋 犯 à 抵觸,違反:犯規。犯法。犯罪。犯顔(舊時指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犯諱。 違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進攻:侵犯。秋毫無犯。 觸發,發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錯事情:犯錯誤。
網絡擴展解釋
“犯齋人”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指代妻妾
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常被用于文學語境,例如袁枚《隨園詩話》提到“簾前漸立犯齋人”,此處借指妻妾。這一用法與“犯齋”典故相關,源自《後漢書·周澤傳》中夫妻因齋戒沖突的記載。
-
字面引申義
從結構上看,“犯”意為違犯,“齋人”指守齋戒者,字面可解釋為“不守齋戒的人”,後泛化為形容不守規矩者。
二、典故背景
“犯齋”一詞源于東漢周澤的故事:其妻因關心病中的丈夫而觸犯齋戒禁忌,反被周澤送官,成為夫妻反目的典型事例。後世文人借此典故,以“犯齋人”暗指妻妾。
三、使用場景
- 文學隱喻:多見于清代詩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妻妾或違規者。
- 日常語境:現代使用較少,若需表達“不守規矩”之意,更常用其他通俗成語。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隨園詩話》原文或《後漢書》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齋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犯齋人是一個成語,常見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形容偷吃齋食的人,也可以泛指不守規定或違背道德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犯齋人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犯(犭辶),齋(月阝文),人(亻)。其中,犯的部首是犭辶,齋的部首是月阝文,人的部首是亻。根據筆畫計算,犯有5畫,齋有7畫,人有2畫。
來源:
《犯齋人》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人們在特定的日子裡會進行齋戒,即嚴格忌口,禁絕某些食物。而犯齋人則指那些違背齋戒規定,私自吃齋食或不守齋戒的人。
繁體:
《犯齋人》的繁體字與簡體字相同,即「犯齋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犯齋人」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他是個犯齋人,每次齋戒期間總是偷吃肉食。
組詞:
犯罪、齋戒、人心、犯規
近義詞:
違背、違反、違規、破戒
反義詞:
遵守、守約、恪守、遵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