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缺襟袍的意思、缺襟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缺襟袍的解釋

右襟短缺一塊的袍服,原為便于騎馬而制。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原始》:“今之武官,多服缺襟袍子,起於 隋文帝 征 遼 ,詔武官服缺胯襖子。 唐 侍中 馬周 請於汗衫上加服小缺襟襖子,詔從之。”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馬褂缺襟袍戰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缺襟袍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設計的袍服,其名稱來源于右襟短缺一塊的形制。以下是關于該詞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缺襟袍指右側衣襟短于左側的袍服,最初為方便騎馬設計。這種不對稱剪裁使穿着者在馬背上活動時減少布料束縛,提升靈活性。

二、曆史溯源

  1. 起源:可追溯至隋文帝征遼時期(公元6世紀),當時诏令武官穿缺胯襖子作為戰服。
  2. 發展:唐代侍中馬周改進設計,在汗衫外疊加小缺襟襖子,形成更實用的組合式服裝。
  3. 定型:清代成為武官标志性服飾,《陔馀叢考》記載其與馬褂、戰裙共同構成清代武官戎裝體系。

三、功能特性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研究,完整考據可參考《隨園隨筆》《陔馀叢考》等原始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缺襟袍》這個詞的意思

《缺襟袍》是指襟部(衣服前襟)有缺陷的袍子,特指袍子襟部有破損或缺失的衣物。

《缺襟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缺襟袍》的拆分部首是缺、襉、衣,共計12筆。

《缺襟袍》的來源

《缺襟袍》這個成語來源于宋代文學家蘇轼的《送韓維》詩:“缺襟衣袍縱有瑕,期近情常獨如何。”這句詩形容了蘇轼的朋友韓維的窮困而真實的情感。

《缺襟袍》的繁體字

《缺襟袍》的繁體字為「缺襢袍」。

《缺襟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缺襟袍」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

《缺襟袍》的例句

他穿着一件缺襟袍站在街頭,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缺襟袍》的組詞

組詞:缺衣少食、襟懷坦蕩。

《缺襟袍》的近義詞

近義詞:破衣爛衫、敗壁殘垣。

《缺襟袍》的反義詞

反義詞:一塵不染、富麗堂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