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明貌。《文選·潘嶽<射雉賦>》:“忌上風之餮切,畏映日之儻朗。” 李善 注引 徐爰 曰:“儻朗,不明之狀。”
(2).曠達貌。 清 朱彜尊 《題顔司勳光敏寫照》詩:“儻朗矜絶世,魁梧洵殊衆。”
“傥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不明貌
指模糊不清的狀态,多用于描述光線或視覺上的朦胧感。例如《文選·潘嶽<射雉賦>》中“畏映日之儻朗”,李善注引徐爰解釋為“不明之狀”。
曠達貌
形容人豁達開朗、不拘小節的氣質。清代朱彜尊在《題顔司勳光敏寫照》詩中用“儻朗矜絶世”來贊頌人物超然灑脫的風度。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或清代詩詞集等文獻。
傥朗(tǎng lǎng)這個詞形容一個人的精神飽滿,神氣活現的樣子。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氣質、神情或舉止。
傥朗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攵(又稱為忄,代表心或精神)。
傥的筆畫數為9,其中包括了人字旁和攵部首。
朗的筆畫數為10,也包含了人字旁和攵部首。
傥朗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據考證,傥原本是指人的姿态突出,氣質好;朗表示直接、通暢。兩個字合到一塊,表示人的精神面貌飽滿,并且顯得率直、通暢。
在繁體字中,傥朗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傥朗的寫法略有區别。傥的古代寫法為“倘”,朗的古代寫法為“朗”。這兩個字的形體較為複雜,但字義與現代書寫相同。
他一臉傥朗的笑容,給了我巨大的自信。
她舉止傥朗,令人不禁對她刮目相看。
傥朗沒有常見的組詞。
活潑、生氣勃勃、神采飛揚
萎靡、頹廢、無精打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