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衆的意思、徒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衆的解釋

(1).兵衆。《吳子·料敵》:“徒衆不多,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四鄰不至。”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誡兵》:“頃世亂離,衣冠之士,雖無身手,或聚徒衆,違棄素業,徼倖戰功。”

(2).指門徒。《漢書·儒林傳·周堪》:“ 欽章 皆為博士,徒衆尤盛。”《壇經·行由品》:“ 五祖 更欲與語,且見徒衆總在左右,乃令隨衆作務。”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乃學其講道學,聚徒衆,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徒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兵衆
    指軍隊或士兵群體,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吳子·料敵》中提到:“徒衆不多,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四鄰不至”。這裡強調軍隊的規模或狀态。

  2. 門徒或追隨者
    指某人的學生、弟子或信仰同一理念的群體。如《漢書·儒林傳》記載“欽章皆為博士,徒衆尤盛”,描述儒家學者的追隨者衆多。

  3. 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可泛指缺乏獨立思考、盲目跟從的人群,含貶義。例如“利用刊物對世人洗腦,招徕徒衆”。


二、詳細釋義與用法


三、例句參考

  1. 蒙元興起時,道士姜善信及其徒衆重修堯廟(門徒)。
  2. 柳楓被圍擒時,黃居百召來展浮緣的徒衆(士兵或追隨者)。
  3. 亂世中衣冠之士“聚徒衆,徼倖戰功”(指臨時組織的兵衆)。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出處,可參考《漢書》《吳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衆——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

徒衆(tú zhòng),又稱“徒群”,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徒(彳)和衆(人)。它有多種不同的意思和用法,下面将逐一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徒”字由“彳”,表示“行走”之意的部首,以及由5畫構成的“丿”構成; “衆”字由“人”,表示“人”之意的部首,以及由6畫構成的“㇏”構成。

來源與繁體

“徒衆”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運篇》中,原意為“隨從、跟隨者”之義。後來,它的意義不斷擴大,成為可以指代一群人、一衆人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徒衆的寫法為“徒眾”,保留了部分簡化字所省略的直線和筆畫,形狀更為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徒衆”為例,它的古代寫法多樣,如“徒衆”、“徒終”等,都是在形狀和構造上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的教誨得到了徒衆們的認同和追隨。

2. 這位演說家引來了一大群徒衆,場面非常熱鬧。

組詞

衍生詞:
1. 徒步:指徒步行走,沒有使用交通工具。
2. 徒勞:指勞動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3. 衆多:指數量衆多,人數衆多。

近義詞

1. 人群:指團體中聚集一起的人,與徒衆的意思相近但稍有差異,不強調追隨的關系。
2. 群衆:指廣大的人民群衆,一般用于政治、社會等方面。

反義詞

反義詞主要取決于具體語境,例如:

1. 領導:與徒衆相對,表示指導、引領他人的人。

2. 高手:與徒衆相對,指在某個領域或技能上非常精通而成為佼佼者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