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逶迤。曲折自如貌。 清 吳光 《泊湖口二妃廟》詩:“逶靡廻翠旌,彷彿驂文貍。”
“逶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ēi mí,屬于形容詞,主要描述事物曲折自如的形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逶靡”意為“曲折自如的樣貌”,與“逶迤”含義相近,多用于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蜿蜒連綿的狀态()。例如:
清·吳光《泊湖口二妃廟》詩:“逶靡廻翠旌,彷彿驂文貍。”
(描繪翠色旌旗曲折飄動的場景)()
需注意與“迤靡”(yǐ mí)區别: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古詩詞或景物描寫,例如形容旌旗飄動、山路蜿蜒等具有延展性的事物()。
部分詞典将“逶靡”與“逶迤”列為近義詞,但“逶迤”更常見,適用範圍也更廣()。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詩詞出處,可參考《泊湖口二妃廟》等文獻。
《逶靡》(wēi mǐ)一詞形容事物飄揚、搖曳的樣子,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示柔美、優雅的風姿。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飄逸姿态,也可以形容自然景物或物體的飄逸感。
《逶靡》這個詞,由“辶”(chuò)和“靡”(mǐ)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辶”表示行走,是一個用三個筆畫寫成的部首,“靡”表示美麗、優雅,是一個由“革”和“未”兩個部首組成的字。
《逶靡》一詞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新唐書·李白傳》中:“授司勳逶靡,聖庭令飛舞。”後來,這個詞被廣泛使用于文學作品中,成為一個常用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逶靡的寫法為「逶靡」。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逶靡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逶”字的古代寫法為「迤」,意味着曲折、蜿蜒的樣子,而“靡”字的古代寫法為「糜」,表示美麗、妖豔的樣子。
1. 風吹花樹逶靡,猶如仙境一般。
2. 她的舞姿逶靡,引得全場觀衆為之傾倒。
3. 山巒遠遠起伏,悠然逶靡在雲霧之間。
組詞:逶迤飄搖、逶回曲折。
近義詞:飄逸、搖曳、曲折。
反義詞:挺拔、筆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