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裡求斯的意思、毛裡求斯的詳細解釋
毛裡求斯的解釋
南非島國。在印度洋上。面積2040平方千米。人口約110萬(1991年)。首都路易港。火山島。終年濕熱。甘蔗種植和制糖業是傳統經濟部門,并和近年興起的出口加工業、旅遊業形成三大經濟支柱。
詞語分解
- 毛裡的解釋 喻父母之恩。語本《詩·小雅·小弁》:“不屬于毛,不離于裡。” 毛 傳:“毛在外,陽為父;裡在内,陰為母。” 孔穎達 疏:“今我獨不連屬於父乎?不離歷於母乎?何由如此不得父母之恩也?” 清 朱冀 《<
- 斯的解釋 斯 ī 這,這個,這裡:斯人。斯時。以至于斯。 乃,就:有備斯可以無患。 劈:“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古同“厮”,卑賤。 古同“澌”,盡。 姓。 筆畫數:; 部首: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毛裡求斯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讀:
一、基本概況
毛裡求斯是非洲東部島國,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裡,國土面積2040平方公裡(2025年數據),人口約126萬(2025年統計)。首都是路易港,地貌以火山島為特征,中部為高原山地,沿海環繞珊瑚礁與平原。
二、曆史沿革
- 殖民時期:
- 1598年荷蘭人以統治者“毛裡求斯”命名該島,但未長期開發。
- 1715年法國占領後改名“法蘭西島”,發展甘蔗種植并引入非洲奴隸。
- 1810年英國奪取後恢複原名,并引入印度契約勞工。
- 獨立發展:1968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1992年改為共和制。
三、經濟與文化特征
- 經濟支柱:傳統甘蔗種植與制糖業、出口加工業、旅遊業并稱三大經濟支柱,蔗糖産業曆史可追溯至17世紀荷蘭殖民時期。
- 多元文化:融合印度、非洲、歐洲及華人文化,體現在飲食(咖喱、法式甜點)、音樂舞蹈(塞卡舞)等方面。塞卡舞使用拉瓦納手鼓等傳統樂器,起源于黑奴生活。
四、其他補充
-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克裡奧爾語和法語。
- 特殊含義:漢語中“毛裡求斯”被引申為成語,比喻追求虛無缥缈或不切實際的目标(注:此釋義僅見于部分詞典,非國際通用)。
如需了解更多冷知識(如渡渡鳥象征、早期茶園等),可參考相關旅遊或文化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毛裡求斯》
《毛裡求斯》是一個地理名詞,指的是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毛裡求斯》的拆分部首是「毛」、「斤」和「水」,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毛裡求斯》一詞來自于葡萄牙語,是葡萄牙人在15世紀發現該島并稱之為"Ilha do Cirne",意為"天鵝島"。後來該島曾被荷蘭人和法國人占領,最終在18世紀由法國人正式命名為"Île Maurice",以紀念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名字。直到1968年,毛裡求斯宣布獨立并成立*********,并在此後采用了國名"Republic of Mauritius"。
繁體
《毛裡求斯》在繁體中寫作「毛裡求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毛裏求斯」。
例句
1. 我計劃明年去毛裡求斯旅遊。
2. 毛裡求斯的沙灘很美麗。
組詞
1. 毛裡求斯政府
2. 毛裡求斯風情
3. 毛裡求斯文化
近義詞
非洲島國
反義詞
非洲大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