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sent a gift;make a present of] 饋贈
饋贈。《舊唐書·玄宗紀下》:“甲辰,禁大寒食以鷄卵相饋送。”《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黃小姐 撥家僮二人伏侍,一應日用供給,絡繹饋送。”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關于在 耒陽 阻水,縣令饋送酒肉事, 杜甫 有詩紀之。”
餽送:贈送。餽,通“ 饋 ”。《水浒傳》第八十回:“第三日 高太尉 定要下山……衆節度使以下,另有餽送。”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附代吉祥說》:“嘗見人家餽送食物。”
“饋送”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基于多來源信息的綜合解釋:
“饋送”讀作kuì sòng,意為贈送、給予,通常指以禮物、財物或資源的形式傳遞給他人的行為。其核心含義與“饋贈”相近,但更強調動作本身。
日常場景
多用于描述物品或資源的贈送,如“山民饋送柴米”,或“黃小姐撥家僮二人伏侍,一應日用供給,絡繹饋送”。
技術領域
在特定語境中可指代物理或信號的傳送,例如“該饋送導體可被鍍在電介質支撐件上”。
曆史與文學
古代文獻中常見相關記載,如《舊唐書》提到“禁大寒食以雞卵相饋送”,《水浒傳》中也有官員間“另有饋送”的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警世通言》《舊唐書》等文獻。
饋送是一個動詞,表示送給他人食物、禮物、供品等。
饋送的部首是饣(食物的部首),共有9個筆畫。
饋送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饋的本義是給予、賜予,送的本義是贈予、寄送。合起來就表示贈送食物、禮物等。
饋送的繁體字為饋送。
在古代,饋送的寫法有所不同。比如在《說文解字》中,饋送寫作餽贈。在《康熙字典》中,則寫作餽寄。
1. 他饋送了一份精美的禮物給我。
2.我會饋送一些食物給貧困家庭。
饋謝(表示回饋感謝)
饋贈(表示送禮物)
饋禮(表示回送禮物)
贈送、寄送、賜予
收取、接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