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多羅的意思、鉢多羅的詳細解釋
鉢多羅的解釋
缽。梵語的音譯。 唐 宗密 《盂蘭盆經疏》卷下:“鉢和羅飯者,鉢中飯也。梵雲鉢多羅,此雲應量器,和字訛也。今時但雲鉢者,畧也。”
詞語分解
- 鉢的解釋 鉢 ō 見“缽”。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多羅的解釋 .梵文的譯音。亦譯作“貝多羅”。樹名。即貝多樹。形如棕榈,葉長稠密,久雨無漏。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羅國》:“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裡。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
網絡擴展解釋
“鉢多羅”是梵語詞彙的音譯(梵文:Pātra),在佛教中特指僧人使用的食器,即“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梵語音譯:該詞由“鉢”(梵語pātra)和“多羅”(可能為連音或方言訛變)組成,完整梵文原意為“應量器”,即根據僧人食量大小制作的容器。
- 用途:主要用于盛放食物或化緣,是佛教僧侶“三衣一缽”的重要法器之一。
2.文化背景
- 唐代宗密《盂蘭盆經疏》提到:“鉢和羅飯者,鉢中飯也。梵雲鉢多羅,此雲應量器”,說明其名稱和功能在漢傳佛教中已被明确界定。
- 作為修行象征,缽代表僧人簡樸的生活方式和戒律約束。
3.相關擴展
- 與“多羅”的區分:單獨“多羅”在梵語中有多重含義,如貝多羅樹(書寫材料)、食器或爵位稱號(如清代“多羅貝勒”),但“鉢多羅”作為固定組合詞,僅指向僧缽。
4.現代意義
- 在佛教儀式或文學中仍保留此詞,多用于強調傳統或宗教語境,例如描述僧人持缽化緣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梵語音譯規律或佛教器物文化,可參考漢典及唐代佛經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鉢多羅(bō duō luó)這個詞是佛教用語,用來指代佛教經典中的一種特殊形式。這個詞的部首是金,總共有16個筆畫。它源自梵語“Bhadrakalpa”,意為“吉祥時期”或“吉祥紀元”。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也就是以繁體漢字來表示鉢多羅,它的寫法是「鉢多羅」。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鉢多羅可以用「缽多羅」來表示。
以下是一些關于鉢多羅的例句:
1. 佛教經典中的鉢多羅有助于人們修行。
2. 請你閱讀一下這本鉢多羅經典,它對于修行者非常重要。
一些與鉢多羅相關的組詞包括:
1. 鉢多羅座(bō duō luó zuò):指佛壇上供奉佛像的座位。
2. 鉢多羅尼(bō duō luó ní):指佛教經典中的特定咒語或經文。
一些近義詞或相關詞彙可以是:
1. 佛經(fó jīng):指佛教經典。
2. 佛學法要(fó xué fǎ yào):指佛學的基本要義或教義。
關于反義詞,由于鉢多羅是一個特殊的佛教術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