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鉢多罗的意思、鉢多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鉢多罗的解释

钵。梵语的音译。 唐 宗密 《盂兰盆经疏》卷下:“鉢和罗饭者,鉢中饭也。梵云鉢多罗,此云应量器,和字讹也。今时但云鉢者,畧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鉢多罗(钵多罗)

鉢多罗(梵语:पात्र,pātra),音译自梵语,是佛教术语,专指僧人盛放食物的容器,即“钵盂”。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与基本释义

    “鉢多罗”为梵语“pātra”的音译,意译为“应器”“应量器”,指僧人乞食时使用的食具。其形制为圆形、稍扁、小口,材质以陶土或铁为主,符合戒律规定的“朴素无华”原则。例如《佛光大辞典》定义其为“比丘六物之一,盛饭器”。

  2. 形制与戒律规范

    据《四分律》记载,钵的尺寸需“应量而制”,容量分为大、中、小三种(约一升至三升),避免奢华。材质禁用金、银、琉璃等贵重物,仅许用铁、瓦两类,体现僧人清贫修行之志。

  3. 宗教象征意义

    钵作为“比丘六物”之首,象征“离贪”与“清净”。僧人托钵乞食时,须次第接受布施,不分贫富,体现平等心。《南海寄归内法传》载:“钵是出家人之器,代表法身慧命”。

  4. 别称与文化延伸

    汉传佛教中,“鉢多罗”亦简称“钵”,或称“应器”“应量器”。禅宗公案中“衣钵相传”之“钵”,即承袭此物,寓佛法传承之意。

参考资料

  1. 《佛光大辞典》“钵”条(佛光文化出版社)
  2. 《四分律·卷五十二》(大正藏第22册)
  3.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中华书局校注本)
  4. 《禅林象器笺·器物门》(驹泽大学藏本)

网络扩展解释

“鉢多罗”是梵语词汇的音译(梵文:Pātra),在佛教中特指僧人使用的食器,即“钵”。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文化背景

3.相关扩展

4.现代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梵语音译规律或佛教器物文化,可参考汉典及唐代佛经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拌嘴卑称本固枝荣本事人避贤驿驳蚀不赶趟椿萱并茂大兵团打断当使道歉德施迭骑迭香英对敌蕃国蜚览凤驿过谒豪横跋扈河满子诃谑歡噪回抱回目火囤剑首謇正进出尽死巨海军龄蓝蔚邻杵乱嘈嘈闾室买死命门暮生平阡僻狭签钉怯薄旗开得胜气田上半身石台水砻贴衬同舆穨年丸转危崖握铅抱椠五老项枕淆譌西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