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山處士的意思、孤山處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山處士的解釋

北宋 林逋 ,人稱 孤山處士 。《宋史·隱逸傳上·林逋》:“ 林逋 字 君復 , 杭州 錢塘 人……初放遊 江 淮 間,久之歸 杭州 ,結廬 西湖 之 孤山 ,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元 王冕 《梅》詩:“ 孤山處士 詩夢寒, 羅浮仙人 酒興闌。”參見“ 孤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山處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遠離世俗紛擾、隱居山林的人,也可引申為居無定所或行蹤不定的人。


詞語構成


特指人物

北宋隱士林逋(字君複)是這一成語的典型代表。他結廬于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以“梅妻鶴子”聞名,終生未仕,潛心詩文與自然。元代王冕《梅》詩中“孤山處士詩夢寒”即指林逋。


使用場景

  1. 形容隱士:如“他如孤山處士般避世而居”。
  2. 代指漂泊者:描述居無定所或行蹤神秘的人。
  3. 文學引用:常見于詩詞、曆史典故中,表達對高潔品格的贊頌。

補充說明

成語最早可追溯至《世說新語》中的隱逸故事,但後世因林逋的隱居形象更為經典,故多與之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山處士

孤山處士是一個帶有文化和哲學内涵的詞語,用來形容一個生活在孤山上、獨自修行的隱士。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孤山處士的拆分部首分别為“山”和“人”,其中“山”表示高山,而“人”表示人物。其筆畫總數為16個。

來源

孤山處士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如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在這首詩中,他寫道:“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撩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自言語罷笑奇妍,目送歸鴻入戲樓。出自漢家陵阙,進入白家宮廷。”這段詩中的“孤山處士”意為獨行者,暗指自己的孤獨。

繁體

孤山處士的繁體字為「孤山處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孤山處士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孤山處士」。

例句

1. 他是一位孤山處士,整日獨自在山林中修行。 2. 孤山處士在孤寂的山谷中尋找心靈的寄托。

組詞

與孤山處士相關的組詞有:孤山、處士。

近義詞

與孤山處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隱士、山居士。

反義詞

孤山處士的反義詞是有衆多人群聚居的地方或城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