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星的意思、昏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星的解釋

我國古代指日落以後出現在西方的金星或水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昏星是漢語中對傍晚時分出現于西方天空明亮行星的統稱,特指金星。該詞源自古人對天體運行規律的觀測記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日落後出現在西方天空的行星,尤指金星"。

從天文現象分析,昏星的形成與行星軌道位置相關。金星因距離地球較近且大氣反照率高,成為最易觀測的昏星。這種現象在《史記·天官書》中已有記載:"察日行以處位太白,曰西方,秋,日庚、辛,主殺",其中"太白"即指金星在不同時段的顯現特征。

在文學意象層面,昏星常被賦予特殊象征意義。《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的記載,證實周代已明确區分金星晨現(啟明)與昏現(長庚)的天象特征。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的詩句,更是将昏星作為重要意象融入詩歌創作。

現代天文學研究證實,金星作為昏星的最大亮度可達-4.7等,其運行周期約584天。這種周期性特征在《淮南子·天文訓》"歲星(木星)十二歲而周天,太白(金星)出入各以辰戌"的記載中得到印證,顯示古代觀測者已掌握基本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昏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分别解釋:

一、天文學定義

指日落之後出現在西方天空的行星,通常指金星或水星。具體特征:

  1. 金星的特殊性:金星因亮度極高,是夜空中僅次于月亮的天體。它在日落後的西方出現時稱“昏星”(即長庚星),日出前出現在東方則稱“晨星”(即啟明星),兩種狀态約各持續100天。
  2. 哲學案例:在哲學領域,晨星與昏星常被用作同一實體(金星)不同名稱的經典案例,探讨語言指稱與認知的關系。

二、成語比喻義

源自《莊子·天運篇》,比喻人的才智昏庸、思維遲鈍,如“昏星者,猶言昏人也”。此處“星”象征智慧光芒,“昏”則指晦暗不明,整體暗喻缺乏卓越能力的狀态。


提示:如需深入了解金星運行規律或哲學案例,可查閱天文學教材或語言哲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冰糕蔔占測步茶房蟾妃侈滿翠帷蛋類登仙點手莋腳對校釩鋼高伉鈎鈲苟悅逛窯子桧花蜜翮翰環拱化學肥料鹄國回訪恢揚醬棚僭亂饑附飽飏津貼近效糾問訣箓屦校開口見膽贶别枯糜勞動人民禮忏淩風留存麗章那般農行蟠曲跘旋陪貳批鬥青霄步忍丑人王三鳝山肴野湋申饬詩流碩惠谇喧推結無理式無生忍鹹感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