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稽故 ”。阻礙,留阻。《後漢書·段熲傳》:“ 涼州 刺史 郭閎 貪共其功,稽固 熲 軍,使不得進。” 李賢 注:“稽固,猶停留也。”《後漢書·鄧訓傳》:“ 訓 擁衛稽故,令不得戰。” 宋 蘇轍 《曆代論一·知罃趙武》:“三與 楚 遇,皆遷延稽故,不與之戰。”
“稽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拼音:jī gù
注音:ㄐㄧ ㄍㄨˋ
核心含義:阻礙、停留。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稽固”有“鞏固”之意,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釋或引申義。建議以“阻礙、停留”為通用釋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稽固》是一個成語,意為鞏固、加強、穩固。
《稽固》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手(shǒu),總共有13畫。
《稽固》最早見于《左傳》,其中記載了晉國的昭公攻打齊國時,每每兵敗被圍,卻總能穩固陣勢,堅守據點。因此,後來逐漸形成了“稽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鞏固團結、穩定發展。
《稽固》的繁體字為「稽固」。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但《稽固》的基本形狀并無明顯變化,僅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
1.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我們需要稽固國防力量,确保國家安全。
2. 黨要稽固黨員隊伍,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和使命意識。
稽核、稽查、固執、固有、鞏固
鞏固、堅固、強固
搖擺、不穩定、薄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