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銘迹的意思、銘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銘迹的解釋

在碑石上銘刻文辭。《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五日觀于 舂山 之上,乃為銘迹于 縣圃 之上,以詔後世。” 郭璞 注:“謂勒石銘功德也, 秦始皇 、 漢武帝 巡守登名山,所在刻石立表,此之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銘迹"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銘"與"迹"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二字的本義解析:"銘"指刻鑄在器物上的文字,引申為深刻記住,如《禮記·祭統》載"銘者,自名也";"迹"則指物體留下的印痕,《說文解字》訓為"步處也",即行走留下的腳印。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銘迹"可作兩種理解:

  1. 名詞性複合:指通過銘刻方式留存的曆史痕迹,如青銅器銘文、碑刻文字等物質文化遺産,這類實物印證可見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纂的《中國考古學大辭典》;
  2. 動詞性延伸:表示将重要事件深刻銘記的行為,此用法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雖無直接詞條,但符合"銘心""銘感"等近義詞的構詞規律。

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未單獨收錄,但在文獻典籍中有特殊用例。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中"金石銘迹,足徵信史"的表述,即指镌刻在金石載體上的文字記錄,這類用法在曆史文獻學領域具有專業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銘迹”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銘”指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寫文字,用于記載功德、事件或自我勉勵,如“墓志銘”;“迹”指痕迹、印記,既包括實物痕迹(如足迹),也包含抽象記憶(如曆史事迹)。

  2. 核心詞義
    綜合二者,“銘迹”最初指在碑石等載體上刻寫文辭的行為,例如古代帝王巡遊時勒石記功的傳統。


二、曆史典故與引申義

  1. 古代用例
    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曾在“縣圃”刻石銘迹以昭示後世,類似秦始皇、漢武帝在名山刻石立表的做法。這種“銘迹”具有記錄功績、流傳後世的目的。

  2. 現代擴展
    現代用法中,“銘迹”可引申為事物留下的深刻痕迹,既包括實物(如古建築上的雕刻),也指抽象記憶(如曆史事件在人們心中的烙印)。


三、應用場景


四、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挨頭子案時阿權膴仕寶殿笨車采訪使攙扶長寝怊怅出警入跸彫題蠹言番蚨風雷火炮更自過端含含化禅華篇彙湧獲兔烹狗弧懸儉勤兼容并包角觝驚魂瘠牛羸豚矜奇立異脊椎動物開航剀易立逼靈室李善蘭蒙陋冥冥民和年豐木杮排打平壹青頭雞欽翼瓊闆入己贓弱齡三月街首倡耍玩水豆腐梳剃數衆送殓襚服鎖須太史簡托人情五伯無機化學賢聖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