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和年豐的意思、民和年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和年豐的解釋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和年豐”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社會安定、百姓和睦、五谷豐登的太平景象。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民和年豐指人民和睦安樂,年成豐收富足。該成語強調社會和諧與物質豐裕的雙重理想狀态,常用來形容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民生安定的盛世圖景。


二、出處與典籍依據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左傳·桓公六年》:

“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譯文:祭祀時獻上谷物說:‘潔淨的糧食如此豐盛’,是因春夏秋三季無災害,百姓和睦、年成豐收。)

此處通過祭祀場景,強調自然風調雨順與社會和諧的關系,奠定了成語的文化内涵。


三、字義分解

  1. 民:泛指百姓、民衆。
  2. 和:和睦、和諧,引申為社會安定無争。
  3. 年:指農作物的收成、年景。
  4. 豐:豐足、富饒,形容物資充裕。

    四字組合後,構成對理想社會的整體描繪。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冊,第145頁):

    “人民和樂,年成豐熟。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

  2. 《辭源》(修訂本):

    “民和,百姓和睦;年豐,年谷豐熟。指時世安樂,民生富足。”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百姓安樂,年成豐收。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


五、用法與例句


六、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的治理理想:


參考資料:

  1. 《左傳·桓公六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民和年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百姓安居樂業,年景豐收,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其中: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意為春夏秋三季農事順利,百姓和諧,糧食豐收。

三、用法與特點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常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如“民和年豐的盛世”)。
  2. 近義詞:民安物阜、國泰民安、民和年稔。
  3.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理想狀态,或表達對國泰民安的祝願。

四、示例拓展

五、總結

該成語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政通人和”“五谷豐登”的追求,既反映古代農業社會對豐收的重視,也蘊含對和諧社會的向往。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及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把拱部例钗頭鳳轈車查頭鯿磁甖地理模型頂禮膜拜第四聲飛镖風醋鳳邸高湯革面斂手火電絞腸痧交舉荊芥精實記志老兒當類舉麗思龍工樓上鸾函路钤寐魇墓表蛲蛔恁人破山寺清暢青椒青蓮宮青律清姝渠挐然荻讀書融泰三保太監水帝子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説東忘西泰加林桃李之教鶗鴂同袍投詞途飾亡厓萬金油文藝複興藝術五洋雜貨無亦香貓象壽相谑系帛書挾山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