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靈蘭室 。古藏書的秘府。《素問·氣交變大論》:“迺擇良兆而藏之 靈室 。” 王冰 注:“ 靈室 ,謂 靈蘭室 , 黃帝 之書府也。”《雲笈七籤》卷七六:“餘故録於石,置諸 靈室 ,後人得之者宜敬之。”
(2).仙靈居住的洞室。 南朝 宋 鮑照 《從庾中郎遊園山石室》詩:“荒塗趣山楹,雲崖隱靈室。” 錢振倫 注:“靈室,室在煙雲縹緲中,如仙靈之所居也。” 唐 張九齡 《與生公遊石窟山》詩:“躋險搆靈室,詭制非人工。”
(3).指佛寺道院。 南朝 陳 周弘正 《和庾肩吾入道館》:“石橋有舊路,靈室儼衆仙。”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銘》:“ 周顗 情勤, 王濛 思逸,咫尺幽鍵,往來靈室。”
“靈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文獻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古藏書的秘府
指古代存放珍貴典籍的場所,又稱“靈蘭室”。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記載“藏之靈室”,王冰注解為黃帝藏書之處;《雲笈七籤》中也提到将重要文獻刻于石碑并存放于靈室。
仙靈居住的洞室
形容雲霧缭繞、如仙境般的山洞或居所。例如南朝鮑照的詩句“雲崖隱靈室”,錢振倫注稱其“如仙靈所居”;唐代張九齡亦有詩雲“跻險構靈室”。
佛寺或道院
用于指代宗教修行場所。如南朝周弘正《入道館》中提及“往來靈室”,唐代王勃的碑銘中也以“靈室”代指寺院。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雲笈七籤》等古籍。
靈室(líng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靈”和“室”兩個部分組成。
“靈”由“示”和“白”兩個部首組成,示意人的神魂出世,白表示靈動、明亮的意思。
“室”由“宀”和“至”兩個部首組成,宀表示房屋,至表示達到、至于的意思。
靈室的來源和含義:靈室最初指的是供奉靈魂的地方,也可以指神靈的住所。後來,這個詞擴展為指寺廟或墓地内供奉神靈或祖先的地方。
繁體字:靈室
古時候漢字寫法:靈室
例句:我們每年都會去祖先的靈室祭拜。
組詞:水靈室、地靈室、靈室石像、靈室供奉
近義詞:神堂、神廟、神殿
反義詞:凡人居所、世俗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