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靈蘭室 。古藏書的秘府。《素問·氣交變大論》:“迺擇良兆而藏之 靈室 。” 王冰 注:“ 靈室 ,謂 靈蘭室 , 黃帝 之書府也。”《雲笈七籤》卷七六:“餘故録於石,置諸 靈室 ,後人得之者宜敬之。”
(2).仙靈居住的洞室。 南朝 宋 鮑照 《從庾中郎遊園山石室》詩:“荒塗趣山楹,雲崖隱靈室。” 錢振倫 注:“靈室,室在煙雲縹緲中,如仙靈之所居也。” 唐 張九齡 《與生公遊石窟山》詩:“躋險搆靈室,詭制非人工。”
(3).指佛寺道院。 南朝 陳 周弘正 《和庾肩吾入道館》:“石橋有舊路,靈室儼衆仙。”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銘》:“ 周顗 情勤, 王濛 思逸,咫尺幽鍵,往來靈室。”
靈室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靈室在古代漢語中主要指安放靈柩的場所。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停放靈柩的房舍”,即現代所稱的靈堂。此用法多見于傳統喪葬禮儀,如《禮記·檀弓》記載“殡于靈室”,指将逝者棺椁暫厝于特定空間以待下葬。
二、宗教語境引申 在道教典籍中,“靈室”被賦予修煉場所的含義。唐代道士司馬承祯《坐忘論》提到“守靜于靈室”,指修道者靜心修煉的丹室或齋房。北宋《雲笈七籤》卷十七更具體描述:“靈室者,精氣神往來之舍”,将人體内丹田比作靈室,體現道教内丹學說。
三、古籍例證 漢代《淮南子·俶真訓》有“處靈室而不妖”的表述,此處借指神聖潔淨的居所。清代顧炎武《日知錄》考證:“古之靈室,或為祀神之齋宮”,說明該詞在曆史語境中存在禮儀建築的功能延伸。
“靈室”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文獻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古藏書的秘府
指古代存放珍貴典籍的場所,又稱“靈蘭室”。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記載“藏之靈室”,王冰注解為黃帝藏書之處;《雲笈七籤》中也提到将重要文獻刻于石碑并存放于靈室。
仙靈居住的洞室
形容雲霧缭繞、如仙境般的山洞或居所。例如南朝鮑照的詩句“雲崖隱靈室”,錢振倫注稱其“如仙靈所居”;唐代張九齡亦有詩雲“跻險構靈室”。
佛寺或道院
用于指代宗教修行場所。如南朝周弘正《入道館》中提及“往來靈室”,唐代王勃的碑銘中也以“靈室”代指寺院。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雲笈七籤》等古籍。
阿賴耶識八司馬奔蹙比類并肩作戰鼻塞曹郎長铍朝車垂亡刺探寸情電筆丁令威敷披乖互光火盜裹金漢高祖皡天恒語渙澤戛納謇谏結棍解纾解祟金壺鸠車竹馬捐館苦辛雷奔雲谲糧子潦草遼天内艱碰櫃酒披檢疲劇撲罰遷換乾燥清強青州曲企喻歌驅捶取證石槽耍熊束錦天人感應椀器菀濁沃壤無聲無臭相去顯光蟹舍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