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弱冠之年。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時司徒 袁粲 ,有高世之度,脫落塵俗,見公弱齡,便望風推服,歎曰:‘衣冠禮樂在是矣!’時 粲 位亞台司,公年始弱冠。” 明 宋濂 《符氏世譜記》:“ 文昌 之年猶未弱齡,朝夕奔走乎西東。”
(2).泛指幼年、青少年。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詩:“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逯欽立 注:“弱齡,弱年,少年。” 南朝 梁 沉約 《齊禅林寺尼淨秀行狀》:“弱齡便神情峻徹,非常童稚之伍,行仁尚道,洗志法門,至年十歲,慈念彌篤。”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王城西北大河南岸舊王迦藍,内有 釋迦菩薩 弱齡齓齒,長餘一寸。” 季羨林 等注:“齓齒,此指 釋迦 菩薩少年時所換的牙齒。”《清史稿·世祖紀二》:“朕自弱齡,即遇皇考 太宗皇帝 上賓,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後慈育是依。”按, 順治 ( 世祖 )六歲時登位,由 睿親王 多爾袞 攝政。
“弱齡”是漢語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可通過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引證,或參考中的詩詞用例進一步了解語境差異。)
弱齡是指年幼的、力量尚弱的年齡。常用來形容兒童或青少年。
弱:部首弓,總筆畫8畫。
齡:部首鼠,總筆畫10畫。
《弱齡》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谷風》中:“德音莫違,弱齡何知?”後逐漸被人們引用和使用。繁體字弱齡為「弱齡」。
弱齡在古代漢語中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如今日常用字一樣。
1. 這本書適合弱齡閱讀。
2. 弱齡少年應該注重培養身心健康。
弱者、弱小、齡期、齡長
年幼、小小、嬌嫩
壯年、成熟、強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