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蠹言的意思、蠹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蠹言的解釋

害人的言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然皆陰蓄狡恨,求肆蠹言,緻雜文之差互悉,羣吏之構成,失於考議,敢不引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蠹言"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蠹"(dù)和"言"兩個語素構成。該詞屬于古代漢語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獻考據和古典文學研究中仍具價值。根據《漢語大詞典》"蟲部"的釋義,"蠹"原指蛀蝕器物的害蟲,引申為侵蝕、敗壞之義;"言"即言語、言論,二者組合後形成比喻性語義。

具體釋義包含三個層面:

  1. 字面本義:蛀蟲般的言論。出自《古代漢語辭典》對漢代王符《潛夫論》的注疏,比喻如蟲蝕般逐漸破壞社會秩序的言論。
  2. 引申含義:特指具有迷惑性的讒言,如《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記載:"蠹言惑衆,聖聽蒙塵",指佞臣用似是而非的言論誤導君主。
  3. 哲學喻指:宋代理學家在《二程粹言》中将違背天理的學說稱為"學蠹言邪",強調其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侵蝕作用。

該詞在語法功能上多作名詞,常見于"蠹言亂政""蠹言害道"等四字格結構。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蠹言"與"讒言"存在細微差異:前者側重言論的漸進破壞性,後者強調言語的刻意诽謗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蠹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蠹言(dù yán)指危害他人、帶有诽謗或誣陷性質的言辭。該詞由“蠹”(蛀蟲,象征破壞性)和“言”(言語)構成,字面比喻像蛀蟲般侵蝕他人聲譽的言論。

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蠹:原指蛀蝕器物的害蟲,引申為暗中破壞的事物。
    • 言:言語、言論。
      兩者結合,形容具有隱蔽破壞力的惡意話語。
  2.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描述诽謗、誣陷等行為。例如五代文獻《唐摭言》中“求肆蠹言”即指散布有害言論。
    • 語法功能:常作主語或賓語(如“蠹言惑衆”“勿信蠹言”)。
  3. 曆史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典文集,如:“然皆陰蓄狡恨,求肆蠹言”(《唐摭言·主司失意》),反映其曆史使用場景。

相關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摭言》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苞藏爆花饞鼎成務除替耽毵締生凍橘吠犬撫巡高胡膏饧圪擠含元殿鴻醲讙嚣甲第講拜濟苦憐貧集貿京市祭仆集釋九慮刻切款縫拉瑟嫠節流離颠疐彌羅拍子疋歌評脈秦隸秦香蓮秋齋去污柔毳蛇變慎測生靈盛年肆觐肆言無憚送往視居踏道胎發太孫談星桃枭騰踐甜面包髫冠通儒達識尾燈危言覈論無憑下等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