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言的意思、蠹言的詳細解釋
蠹言的解釋
害人的言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然皆陰蓄狡恨,求肆蠹言,緻雜文之差互悉,羣吏之構成,失於考議,敢不引過?”
詞語分解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蠹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蠹言(dù yán)指危害他人、帶有诽謗或誣陷性質的言辭。該詞由“蠹”(蛀蟲,象征破壞性)和“言”(言語)構成,字面比喻像蛀蟲般侵蝕他人聲譽的言論。
詳細解析
-
詞義構成
- 蠹:原指蛀蝕器物的害蟲,引申為暗中破壞的事物。
- 言:言語、言論。
兩者結合,形容具有隱蔽破壞力的惡意話語。
-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描述诽謗、誣陷等行為。例如五代文獻《唐摭言》中“求肆蠹言”即指散布有害言論。
- 語法功能:常作主語或賓語(如“蠹言惑衆”“勿信蠹言”)。
-
曆史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典文集,如:“然皆陰蓄狡恨,求肆蠹言”(《唐摭言·主司失意》),反映其曆史使用場景。
相關建議
- 使用注意:因“蠹言”屬書面用語,日常交流中可替換為“诽謗”“中傷”等更口語化的詞彙。
- 延伸學習:可結合成語“流言蜚語”“惡語中傷”對比理解其語義側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摭言》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蠹言(du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用言語潑冷水、挑撥離間或散布謠言等不好的行為。
蠹言的拆分部首是蟲字旁(虍)和言字旁(言),它的總共有11畫。
蠹言一詞來源于古代寓言,比喻用言語傷人心,如同蛀蟲啃咬木材一樣。
蠹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蠹言的古字形是「䘝」。
以下是蠹言的例句:
1. 他經常使用蠹言挑撥我們之間的關系。
2. 不要相信他的蠹言,他隻是想制造麻煩。
以下是一些以蠹言為組詞的例子:
1. 蠹言毀譽(du yán huǐ yù):用诽謗的言語來诋毀别人的聲譽。
2. 蠹言蟲語(du yán chóng yǔ):指挑撥離間、散布謠言的言論。
蠹言的一些近義詞包括挑撥、蠱惑、煽動等,而它的反義詞則可以是和諧、團結、正面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