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史簡的意思、太史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史簡的解釋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 齊 崔杼 弑其君 莊公 ,“太史書曰:‘ 崔杼 弑其君。’ 崔子 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 南史氏 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後因以“太史簡”為史官臨難不苟,敢于秉筆直書的典實。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齊 太史簡,在 晉 董狐 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太史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含義:史官秉筆直書的精神

該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史官為記錄真相不畏強權的故事:

  1. 事件背景:齊國權臣崔杼弑殺國君莊公後,要求史官篡改曆史。
  2. 史官風骨:太史伯如實寫下“崔杼弑其君”,被崔杼殺害;其弟太史仲、太史叔相繼堅持直書,亦遭殺害。最後太史季仍秉筆直書,崔杼被迫放棄幹涉。
  3. 延伸影響:南史氏聽聞太史兄弟遇害,執簡前往繼續記錄,發現真相已被記載後才返回。

此典故成為史官臨難不苟、堅守職責的象征,文天祥在《正氣歌》中贊頌“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二、引申含義:書寫潦草的現象(較少用)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太史簡”因古代史官需快速記錄,字迹可能潦草難辨,故引申為形容書寫不工整的情況。但此用法遠不及核心含義常見。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史簡》的意思

《太史簡》是指古代用來記錄曆史事件和編纂曆史的工作或事務。其中,“太史”是指掌管史志官員的職位,而“簡”指的是古代書籍寫作和管理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太史簡》中的字分為兩部分,“太”為左右結構,它的部首為天,總共有三筆;而“史”為上下結構,它的部首為口,總共有五筆;最後,“簡”為右單線結構,它的部首為竹,總共有六筆。

來源

《太史簡》一詞最初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史記》。《史記》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作者司馬遷被尊稱為太史公。因此,《太史簡》一詞常常被用來代表曆史的編纂工作。在現代,這個詞可以泛指曆史研究和編纂事務。

繁體

《太史簡》的繁體字為「太史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太史簡》中,“太”字可能會寫成「太」,而“史字”可能會寫成「史」;另外,豎寫或篆刻時字的結構和形狀也會與現代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花費了幾年時間進行太史簡的研究和編纂。

2. 這本書是一部有關《太史簡》的研究論文。

組詞

1. 太史官:指古代掌管曆史檔案和編寫史書的官職。

2. 太史公:指古代司馬遷這位曆史學家和文學家。

3. 簡史:指對曆史事件進行精簡概括的曆史著作。

近義詞

曆史編纂、史學研究、編年史

反義詞

文學創作、小說創作、虛構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