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白所為之事之“本”,如為什麼要這樣做,達到什麼效果等。《管子·幼官》:“執務明本,則士不偷。” 尹知章 注:“明所為之本。”
(2). 明 代的刻本。詳“ 明版 ”。
明本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中國明代(1368年-1644年)雕版印刷或刊行的古籍文獻。此類版本因刊刻年代、地域及刻書機構不同,風格各異:
明本承襲宋元傳統,後期活字印刷逐步推廣,是研究明代文化、科技及出版史的重要實物依據。
源于佛教哲學,指衆生本具的清淨覺性(梵語 prakṛti-prabhāsvara-citta),即未被煩惱遮蔽的先天智慧。《佛學大辭典》釋義:“明謂真智,本謂心體”,強調通過修行徹見心性本覺,達到解脫。此概念常見于禅宗、天台宗典籍,如:“明本無相,見性成佛”(《壇經》)。
現代引申用法
當代文獻中,“明本”偶作“明确根本”的簡略表達,如“溯源明本”指探究事物本質,但此屬語境化用法,未收入權威詞典。
權威參考來源
“明本”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理解行為或事物的根本目的、原理及預期效果。這一用法源于古代典籍,如:
特指明代刊印的書籍版本,屬于版本學術語,與“宋版”“元版”并列。這類刻本因年代、工藝差異具有獨特文獻價值,在古籍收藏領域常被簡稱為“明版”。
“明”字本義為日月交輝的明亮狀态(《說文解字》),後衍生出知曉、公開等含義,與“本”(根源)結合後強化了追本溯源的語義層次。
注:該詞在佛教文獻中還指元代高僧明本禅師(1263-1323),但屬于專有名詞範疇。
捌哥巴镘背興巉立廛路陳慮祠位搭截題砥砺犯上作亂煩字高步高捷詭更海波後戒厚望戶部簡政放權計利近傍窘急九趣居孀誇慢磊塊良有以也靈崗六清漏奪馬利馬六甲海峽蠻民貓道免職弭戢目胞撚巴牛屋陪京纀屬缲盆切言青鹽邱區诎約三街六巷燒磚收成棄敗爍玉流金隨帶索瘢天師符退抑外裔香煤相像嫌難小甲校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