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位的意思、祠位的詳細解釋
祠位的解釋
即神位。《淮南子·時則訓》:“﹝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币禱鬼神,犧牲用牡。”
詞語分解
- 祠的解釋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廟。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詞)。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祠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祭祀時設立的神位,常見于祭祀或宗廟活動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祭祀時供奉神靈、祖先或功勳人物的牌位或位置,即“神位”。
- 出處:最早見于《淮南子·時則訓》:“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币禱鬼神,犧牲用牡。”(意為立春時整理祭祀神位,用币帛和雄性犧牲進行祭祀)。
二、延伸解析
-
功能與場景
祠位多用于宗廟、祠堂或特定祭祀儀式中,代表被祭祀對象的象征性存在。例如,提到“四賢祠”供奉修鑿靈渠的功臣,其祠位即指四位賢者的神位。
-
字義拆分
- 祠:指供奉祖先、神靈或先賢的場所(如祠堂、宗祠)。
- 位:此處特指祭祀時設立的牌位或位置,亦可引申為地位、職位。
三、相關用法
- 古籍例證:除《淮南子》外,其他文獻中也有類似用法,如“修除祠位”強調祭祀前的準備工作。
-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中“祠位”一詞較少使用,但類似概念仍存在于傳統文化活動(如宗祠祭祀、曆史人物紀念)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古代禮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祠位的意思
祠位是指供奉祖先或英雄等人物的神廟或神龛,也可以指供奉祖先或英雄等人物的位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祠位的部首是示(礻),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祠位》一詞來源于《爾雅·釋诂》。在古代,人們常常設立祠廟來供奉祖先,當時祠位是指供奉祖先的座位。隨着時間的推移,祠位的意義逐漸拓展,不僅僅指座位,還包括供奉祭品的地方。
繁體字
祠位的繁體字為祠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古時候祠位的寫法是祠爲。在隸書、篆書等字體中,字形有所差異。
例句
1. 祭拜時,他們都跪坐在祠位前默默緻敬。
2. 在祠位上擺放了供奉祖先所喜愛的食物和飲品。
組詞
神祠、祭祀、宗祠、廟宇、祖廟
近義詞
神龛、靈位、供桌
反義詞
家庭、住所、寺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