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位的意思、祠位的詳細解釋
祠位的解釋
即神位。《淮南子·時則訓》:“﹝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币禱鬼神,犧牲用牡。”
詞語分解
- 祠的解釋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廟。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詞)。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專業解析
祠位是漢語中用于描述祭祀場所内供奉對象特定位置的專有名詞。該詞由“祠”與“位”二字構成複合結構:
- “祠”指代祭祀建築,如宗祠、先賢祠等,是承載祭祀儀式的實體空間。根據《漢語大詞典》,“祠”本義為“春祭”,後引申為供奉祖先或曆史人物的場所。
- “位”在此特指祭祀對象在祠堂中的空間定位,包含供奉牌位、神像的具象位置及象征性禮制地位。《禮記注疏》記載“位者,列尊卑之序”,強調其空間布局與禮法秩序的關聯。
在具體語境中,“祠位”可指兩類實體:
- 物理空間定位:祠堂内按昭穆制度排列的牌位陳設位置,如《朱子家禮》所述“始祖居中南向,餘以世次分列左右”
- 祭祀權象征:古代禮制中規定特定身份才享有的受祭資格,如《宋史·禮志》載官員品級與立祠資格的對應關系。
該詞的文化内涵體現着中國傳統“事死如事生”的倫理觀,其空間規劃本質是現實社會等級制度在祭祀場域的投射。現代宗教學研究指出,祠位系統作為“禮制空間符號”,具有維系宗族認同與社會教化的雙重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祠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祭祀時設立的神位,常見于祭祀或宗廟活動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祭祀時供奉神靈、祖先或功勳人物的牌位或位置,即“神位”。
- 出處:最早見于《淮南子·時則訓》:“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币禱鬼神,犧牲用牡。”(意為立春時整理祭祀神位,用币帛和雄性犧牲進行祭祀)。
二、延伸解析
-
功能與場景
祠位多用于宗廟、祠堂或特定祭祀儀式中,代表被祭祀對象的象征性存在。例如,提到“四賢祠”供奉修鑿靈渠的功臣,其祠位即指四位賢者的神位。
-
字義拆分
- 祠:指供奉祖先、神靈或先賢的場所(如祠堂、宗祠)。
- 位:此處特指祭祀時設立的牌位或位置,亦可引申為地位、職位。
三、相關用法
- 古籍例證:除《淮南子》外,其他文獻中也有類似用法,如“修除祠位”強調祭祀前的準備工作。
-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中“祠位”一詞較少使用,但類似概念仍存在于傳統文化活動(如宗祠祭祀、曆史人物紀念)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古代禮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翎背包客弁冕邊罅搽粉娼優持行池沼物沖襟除例地址翻江倒海諷論風鑽府廪共生乖言和遜節拊酒蟹寄言磊硊淩虛流奔六牙民不畏威木蝱驽暗爬疏平錢牽罣潛戶慶忭濟跄囚飲趨數日非肉乎乎颯剌剌三六九森索沙雞睒忽孰化疏影俗夫素魣天天跳身聽選突誖威權慰釋為魚誤教詳刑賢良嫌貧愛富曉昏